姚广孝鼓动朱棣起兵,为何被世人称为妖僧?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姚广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姚广孝离成为“疯子”只有一步,但是这个分寸他却把握得恰到好处,所以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天才。
他一直是一个思想复杂的人,这或许是因为他兼通儒、释、道的缘故,让他成了一个懂得把握分寸“精分”,从而驱使着他做下了那些事。
一个他充满了野心和抱负,所以不断怂恿朱棣起兵。
一个他则云淡风轻,不贪权,也不好利。
姚广孝当云游僧游到嵩山寺的时候,袁珙见了他之后说:“这是个怎样的怪和尚!生了双三角眼,看着像头病虎,生性绝对嗜杀,是个刘秉忠那样的人!”
刘秉忠是谁呢?刘秉忠是忽必烈的谋士、智囊,为忽必烈献言献策,辅佐忽必烈开创了元朝,是元朝的开国功臣。
袁珙这么说并非是在夸他,之所以会将他比作刘秉忠,也是因为刘秉忠辅佐忽必烈开创元朝、入主中原,这才有了中原百姓近百年的苦难。
所以,袁珙是在骂他,骂他将来会作妖,导致生灵涂炭!
可是姚广孝听了之后却很高兴,喜形于色。
他觉得袁珙说得很对,他确实不甘于只当一个每天知道敲木鱼念佛经的和尚,他也有自己的抱负,谁说和尚就不能有抱负?朱元璋当年落魄之时不也寄身于皇觉寺之中,当着一个没有理想、混吃等死的小和尚?
也许会有人说,出了家就应当抛掉七情六欲,实则不然,和尚们一心想要发扬佛教,这本身便已经是一种欲望,是一种野心了。
更何况,抛掉了七情六欲的话,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姚广孝可不愿意那么活着,那样活着太没劲!
所以当袁珙看完了他的面相并说他是刘秉忠那样的人的时候,他心里异常的兴奋,这意味着他将来也能像刘秉忠那样辅佐一代帝王。
姚广孝为什么会想像刘秉忠那样辅佐一代帝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治野心和抱负呢?
六个字:不负平生所学。
他兼通儒、释、道,所以他不仅有释、道两家的淡泊,也有儒家读书人的思想和野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不将自己平生所学卖给帝王家,自己辛辛苦苦学来干嘛?做学问?只做学问,不做官的话?谁知道你的学问?
哪怕真想一心做学问,也得做官,借做官的势,来造做学问的事,所以做学问和做官也不可分离。
姚广孝的心里一直住着两个“他”,一个安分的他和一个不安分的他,安分的他想继续当和尚,不安分的他则想当个“刘秉忠”,所以他才会当和尚当得好好的,却偏偏要跑去学习儒家经典。
姚广孝想要当个“刘秉忠”,可却少了个“忽必烈”,因为他入朝为官之后被安排到了燕王朱棣的身边,可燕王只是藩王,不是皇帝继承人呀!
那怎么办呢?只能创造一个“刘秉忠”。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姚广孝也发现朱棣不是一个甘于平庸并且极有野心的人,有野心那就好办了。
只要在平常的接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用语言撩动朱棣隐藏在心中的野心就可以了,朱棣也发现姚广孝这个和尚很有才华,所以两人便越走越近,朱棣也越来越信任姚广孝,“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姚广孝就这样成了朱棣的心腹。
虽然成了朱棣的心腹,也撩动了朱棣的野心,但是想让朱棣成为“忽必烈”却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也得等朱元璋驾崩。
朱元璋活着,没人敢动。
等到朱元璋驾崩了之后,朱允炆即位当了皇帝,可是小朱太傻太天真,竟然在黄湜和齐泰的忽悠之下匆匆忙忙地削藩,从而引发了众怒。
姚广孝一看,嘿,机会来了!
于是,他跑去找朱棣,是时候起兵了。
朱棣本来便有野心,此时朱元璋一死,朱允炆才刚即位,皇位还没坐稳,又急着削藩,朱棣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所以,朱棣和姚广孝,两个有野心的人也就一拍即合,决定起兵“靖难”,抢走朱允炆的皇位。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杀了很多人,说是血流成河确实不为过,作为怂恿朱棣起兵的谋臣,姚广孝也算是这场灾难的祸首之一,所以说他是“妖僧”也不为过。
姚广孝辅佐朱棣成功地抢到了江山之后,他心里的那个“安分的他”又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变得淡泊了起来。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人说姚广孝之所以会怂恿朱棣起兵,只是单纯地为了造反而造反。
这么说可能也没错,他确实也只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平生所学,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才鼓动并亲自辅佐朱棣靖难。
可是一旦朱棣成功了之后,他的平生所学得到了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证明,他的野心也就浇灭了,所以朱棣让他蓄发出来当官,他不愿意,送他豪宅和美人,他也不要。
不贪权,不图利,也不好色,那姚广孝究竟图什么?
一个字:名!
所以,当朱棣让他去主持编撰《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的时候,他没有拒绝,这时候的他可以静下心来用自己平生所学来做学问了。
姚广孝就是这样一个“精分”,当所有人以为他野心勃勃的时候,他反而云淡风轻地离开了权位。
这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因为这样,朱棣会觉得他更可靠,也更信任他,从而让他得以不在权位,却仍身处权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