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万历皇帝的风流后遗症:儿子多了也闹心

  一、少年皇帝荒唐事

  上文说,有一位名叫胡应麟的山人,在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把威名远播的戚继光戚大将军骂得落荒而逃。而另外一位山人,则要用他的正义感,为戚继光讨还公道,为戚继光报一箭之仇。

  但是,这件事情还需要暂时放下来,因为他的故事牵扯到了皇帝,我们得回过头来说一说久违的万历皇帝。

  在对冯保和张居正进行清算、报复之后,小世宗万历皇帝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三座大山的第一座张居正竟然自行坍塌了,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情,张先生可是六十岁还不到啊。要摊在严嵩身上,这个岁数还没有入阁呢。第二座冯保,被自己轻而易举地搬去南京,成了一块弃石。而第三座大山母亲李太后,也在自己的嬉笑怒骂中退居二线,不再干预政事。这些赫赫战果,让小世宗万历皇帝十分开心。

  这几年,他真正感觉到了做皇帝的快乐,感觉到了做皇帝的权威。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万历皇帝发现自己陷入了新的烦恼之中。如果张居正还在世,也许能够帮助他解除这个烦恼。但现在,他要一个人来承担、来排解。那么,万历皇帝遇上了什么烦恼事呢?这就要说说他的家事了,因为皇帝的家事总是和国事联系在一起的。

  万历六年,万历皇帝十六岁,在母亲李太后的主持下,也在当时的司礼监太监冯保和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张罗下,进行大婚,立了一位王姓姑娘为皇后。这位王皇后举止端庄,侍候李太后特别尽心,所以深得太后的喜欢。也由于她的这个性格,小世宗万历皇帝尽管未必很喜欢她,却十分敬重她。但遗憾的是,这位王皇后没有生育。

  我们刚才说万历皇帝陷入了新的烦恼,就和这个王皇后没有生育密切相关。王皇后没有生育,万历皇帝的其他女人却有生育,女儿不算,他一共有过八个儿子。

  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出生在万历十年八月,这时,张居正已经去世两个月了。万历皇帝这个儿子的母亲,和皇后同姓,也姓王,但她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慈宁宫中的一名宫女。

  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这名王姓宫女和万历皇帝之间发生的故事纯属偶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少年和一个苦命女子之间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万历九年年末的一天。万历皇帝照例来到母亲居住的慈宁宫请安,见到了这名王姓宫女。后来的事实证明,万历皇帝对这名王宫女根本就没有感情,更谈不上喜欢,但这一天鬼使神差,万历皇帝却私幸了王宫女。而就是这一次的私幸,使王宫女怀孕了。

  根据明朝的国家制度,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文书房宦官做记录,这个记录有个名称,叫作“起居注”。这个制度至少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一直传承到明朝。而根据明朝皇家的“家法”,皇帝不管和哪位女性发生性关系,这位女性都可以得到赏赐,文书房的宦官则要把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赏赐的物品,都记录在案。日后一旦有“龙子”诞生,这就是依据。并且,这种事情还要向太后汇报,让太后知道儿子都做了些什么。这样,在理论上可以保证“龙种”的纯正,以防假冒。明朝皇帝的儿子是否有假冒,尚无

  明确记载,但藩王中却有假冒产品被揭露。

  当时不到二十岁的万历皇帝,虽然私幸了王宫女,却不想让人知道,也没有赏她物品。所以,虽然文书房宦官记载了这件事情,却没有敢向太后报告。直到太后发现王宫女怀孕,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尽管大家都瞒着,但太后还是很高兴。因为从家事来说,她就要做奶奶了;从国事来说,如果是儿子,皇位就有继承人了,这可是皇长子。特别是王皇后进宫五年,一点动静都没有,而王宫女的怀孕,说明这不育的责任不在儿子而在儿媳妇。如果是这样,儿子还可以和其他的嫔妃、宫女生儿子,自己这孙子、孙女还有得抱。

  但是,当太后向万历皇帝询问这件事情的时候,皇帝却顾左右而言它。问急了,干脆耍赖,说没这件事。皇帝的态度,让太后不快。她让人取来“起居注”,让皇帝自己看。铁证如山,皇帝抵赖不了,只好承认。

  太后见儿子这种态度,知道他不喜欢王宫女,便好言相劝说:“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明史·后妃传》)在太后的干预下,还在怀孕期间的王宫女提前“母以子贵”,在万历十年四月,被封为“恭妃”。四个月后,王恭妃果然生下来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万历皇帝的皇长子,取名叫“常洛”。

  二、贵妃生了皇三子

  尽管李太后说这个长孙的诞生是宗社之福,万历皇帝却因为不喜欢王宫女而对这个儿子心生厌恶。这就使得万历皇帝的这个皇长子、李太后的这个皇长孙朱常洛,和他母亲王宫女

  一样,注定是生在皇宫、长在皇宫的苦命人。他母亲命苦,是因为皇帝不喜欢;他自己命苦,不但因为他是王宫女的儿子,还因为他接二连三地有了几个弟弟。

  万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朱常洛的大弟弟也是一位宫女的儿子,由于不到一岁就夭折了,所以他的母亲是谁,现在已经无从知道。问题主要出在充满挑战性的老三身上。

  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母亲是万历年间的一位传奇女子——郑贵妃。就对明朝的影响而言,万历时期的郑贵妃绝不亚于成化时期的万贵妃。

  这位郑贵妃比万历皇帝小两岁,是北京大兴人,入宫后不久即封贵妃。这个身份自然比宫女要高得多。关键是,这位郑贵妃不仅有贵妃的身份,还是万历皇帝情投意合的情人,是可以一起阅读作品、讨论人生、有着诸多共同语言并无话不说的红颜知己。万历皇帝爱屋及乌,自然对她的儿子格外疼爱。如果按照现在的遗传学和基因学的理论,郑贵妃的儿子也一定会比王宫女的儿子更加聪明、更加灵巧。事实上,至少朱常洵的身体要比朱常洛好得多。

  朱常洛尽管后来继承了皇位,但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死时才三十八岁。朱常洵被封到洛阳做福王,五十五岁时被李自成的部下所杀。据记载,虽然被杀时吓得浑身如筛糠,身体却壮实得像头牛。

  郑贵妃生了儿子,万历皇帝自然欣喜万分,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这皇贵妃的公开身份仅次于皇后,而在万历皇帝心中,郑贵妃的分量比没有生育的王皇后重得多。但是,万历皇帝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给他带来无限快乐和期望的皇三子朱常洵,还有朱常洵的母亲、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郑贵妃,却给自己惹出了无穷的烦恼。

  万历十四年二月初三,皇三子朱常洵尚未满月,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就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申时行来自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苏州,嘉靖四十一年的状元。由于为人友善,又不缺乏灵活性,文章还写得十分漂亮,所以得到前后首辅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器重,长期在翰林院供职,是一位典型的文化官员,是万历皇帝做太子、做皇帝时候十分敬重的老师。万历六年,申时行入内阁为大学士,并在万历十一年九月,也就是张居正去世后的一年多,接替张四维为首辅,直到万历十九年九月退休,做了整整八年的首辅。

  申时行做首辅的风格和张居正不同,张居正是凡事认真,雷厉风行;申时行虽然也坚持原则,但更大的特长则是善于和稀泥。所以在他执政的这些年,人们都觉得政策宽松、心情舒畅。但现在有件事情摆在大学士们面前,任你申时行怎么和稀泥、怎么不得罪人,这件事情却是单项选择。什么问题?立太子的问题,用明朝人的话来说,就是“国本”的问题,关于国家的根本和未来的问题。

  申时行和他的内阁同事们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说,皇长子朱常洛从诞生到现在,“五年于兹矣”,已经五个年头了,按照祖制,应该立为皇太子,以定国本。当然,按实际年龄算,皇长子朱常洛这个时候是三岁半,但中国古代的算法却是按照虚岁。

  这件事情如果孤立地看,申时行等人的请求是十分合情合理的。在明朝的历史上,在正常情况下,皇长子都是在幼年即被立为皇太子的,我们一个一个看:正统皇帝被立为太子时是四个月,成化皇帝两岁,弘治皇帝六岁,正德皇帝两岁,万历皇帝六岁。明太祖戎马倥偬间,才称“吴王”,便立十岁的长子朱标为“吴世子”;明成祖在确定了太子的人选之后,迫不及待地立十四岁的长孙即后来的宣德皇帝为皇太孙。所以,内阁提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是完全符合祖制,完全合乎情理的。

  但是,内阁的这个请求在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看来,却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如果说按祖制,这个皇长子从万历十年八月出生到如今,将近四年的时间,你们这些大学士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早不请立、晚不请立,偏偏等到郑贵妃一生儿子,儿子还没满月,你们就请求立太子?如果贵妃生下来的是个女儿,你们会不会这个时候请立太子?你们这个时候请立皇长子为太子,是否就是针对皇三子、针对郑贵妃的?站在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的立场上,这种猜测、这种疑问,也是完全有道理的。

  而实际上,内阁关于立皇长子为太子的请求,也确实是冲着郑贵妃和她的儿子来的。本来是希望立嫡,但王皇后大婚八九年了,没有生儿育女,眼看是不能生育了。既然不能立嫡,只得求其次,立长。如果郑贵妃这个儿子不生,或者生下来的是个女儿,这立太子的事情也确实可以缓一缓。因为这皇长子朱常洛,不仅母亲身份低,而且自己身体也实在过于羸弱。

  话虽如此,但双方都不能把事情挑明,都只能是打太极拳。所以,万历皇帝很客气地拒绝了内阁的请求:“元子婴弱,稍俟二三年举行。”皇长子身体不太好,等他长大一些,身体好一些,再立为太子也不迟。

  但内阁对皇帝的说法并不赞同,所以两天后再次上疏,只是偷换了一个概念。万历皇帝的意思是皇长子身体羸弱,如果过两三年没有意外再行册立也不迟。而内阁的第二次关于立太子的奏疏,则把事情理解为册立仪式,说皇长子虽然身体不是太强壮,但在宫中不过接受一个册立文本,在文华殿不过出席一次册立仪式,如此而已,这样轻微的活动怎么可能损害皇长子的健康呢?皇长子再羸弱,也不可能连这么小的运动量也扛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