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应该载入史册的四位隐者

  导读:历史上的贤人隐者数不胜数,有记载的诸如老子、孟子、庄子、范蠡、陶潜等,无记载的那就似天上的繁星,数都数不清。后人对前世的贤人隐者总结的一条规律,很有道理,“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中隐、大隐者,在烟波浩渺的历史中总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而隐于野之小隐或者微隐者,要想寻觅其足迹,恐怕只有博览史料才能左右采获。我在读洪迈的《容斋三笔》时就发现了四位名不见经传的贤人隐者,他们虽然没有超凡脱俗韬光养晦君子气概,但他们的言行举止却应该成为后人景仰的楷模。

  一、潜修学问的知己——蒋季庄、高抑崇

  慈溪人蒋季庄鄙视王安石的“五经新义”,发誓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读书,不轻易与人接触。有位叫高抑崇的读书人居住在明州城中,每年都拜访蒋季庄四五次。每次拜访蒋季庄都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而坐,通宵达旦地探讨学问,几乎废寝忘食。高抑崇告辞时,蒋季庄必送出数十里之外,二人堪称知己。有人对高抑崇说:“蒋季庄从不多与别人交际,而唯独与你交往甚厚,你也愿意与他交往,这是什么原因呢?”高抑崇回答:“我终年读书,有时产生许多疑问,或有许多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积累到数十条,我就去拜访他,而每次拜访,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二人的事迹,在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都说,世上所称道的知己就应该是他们这样的。

  二、学无止境的——王茂钢

  王茂钢,居住在明州林村的一个山谷深处,他的弟弟不喜欢读书,茂钢就让他经商糊口,而自己则潜心读书,研究《周易》,而且造诣颇深。沈焕为明州通判时,曾去拜访并向他请教,对王茂钢的学问大加称道,他说:“王茂钢的见识旨趣远远超出经传之外,他的气质谨严持重,知识渊博似海,看来他对学问的深究是没有止境了。”

  三、诚实笃信的——顾主薄

  顾主薄,人们不知道他是那里人氏,宋高宗南渡,顾主薄也跟着来到慈溪,他一直保持廉洁耿介的操行,安于贫贱不求闻达,但待人接物从来一丝不苟,对人诚信,即使是芝麻粒样的小事,他也从不马虎。比如,天明起床,卖菜的路过门口,他问了价格,根据数量付钱,从不讨价还价,购买其他的东西也是一样,如果一天的东西够用了,他就会闭门谢客专心研究典籍。时间长了,人们都信服了,不忍心再欺骗他。当时,人们教育那些不安分守己、武断刚愎的人,说“你难道是顾主薄吗?”

  四、固执高洁的——周日章

  周日章,信州永丰县人,他廉洁耿直,却恪守礼仪,家境贫寒,却从不贪不义之财,因此为全县人所尊敬。他家中经常断粮,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寒冬腊月穿着单薄如纸的衣服,街坊邻居有时拿来微薄的东西接济他,他宁愿妻子挨饿,也始终不求人,即使如此,每有客人到来,他依然高兴的延请接纳。县尉谢生送他一套衣服,怕他不接受,于是说:“先生不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的一片敬意,还望先生收下。”周日章笑着推辞道:“一套衣服和万贯资产一样,如果不明不白地接受,那是不能分辨礼仪的。”最终还是谢绝。汪圣锡也知道他的贤德,认为周日章的行为与古代的贤人君子相同。

  洪迈说,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求世人所知,这样的贤人隐者在任何时代都间或有之,这四位先生的道德操行,比古代的先贤们相差不了多少,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们的精神境界真该被历史铭记,应该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