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项羽分裂各国削弱诸侯,刘邦却联合诸侯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所谓分封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把自己的地盘分给别人,并且封爵建国,这也就是所谓的分茅裂土,封爵建国。但项羽做的并不是这样的分封,因为那些地盘本来也不是他的,而是别人的。

  巨鹿之战前,六国就已经全部复国,这是在陈胜死后就已经形成的局面。但在六国之中,楚国实力最强,所以当时的局面是六国承认楚国为六国反秦联盟的盟主。而巨鹿之战的情况是,秦军在章邯率领下,正在围攻赵国,各国都派兵救援,但楚国军队实力最强,所以其它五国都为楚国马首是瞻。但在地位上,各国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下之别。

  项羽杀死宋义,在巨鹿之战中一举击破秦军,并逼降章邯所率的二十万秦军。在这之后,其它五国军队的将领才匍匐而进,来见项羽。同时,刘邦率楚军从武关进入关中,绕开了秦国出中原的主要通道,也就是函谷关,迫使秦王子婴向他投降。而子婴在被赵高扶立之后,就已经自去帝号,降称秦王了。但因为楚军是灭秦主力,所以,其它各国共尊楚怀王为义帝,但大体上的格局仍然是六国各自为政,楚国只是盟主。

  也就是说,在巨鹿之战前后,六国都是各自独立的,并不是楚国的下属,只是在反秦这个共同立场之下结盟,而楚国为盟主,楚军是反秦主力。即便是楚怀王被尊为义帝,六国也仍然是各自独立的,楚国并没有直接命令其它各国的权利。各国的国王也基本上都是原来战国时期的王室后人,和楚国是一样的。

  此时,唯一被楚军控制的无主土地实际上只有秦国的故地,也就是关中地区。按照楚怀王在项羽和刘邦出兵之前的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应该是由刘邦当秦王的,项羽在完成灭秦任务之后,应该退回楚国,继续当他的将军。但项羽在逼降章邯的时候,曾对章邯承诺过,只要章邯投降,入关之后,要立章邯为秦王。这样,就和楚怀王的约定相冲突了。

  刘邦在进入关中之后,一面约法三章,恢复关中秩序,稳定局面,一面派兵占领函谷关,也就是不想让其它各国和项羽的军队进入关中,准备按照楚怀王的约定,自己在关中当秦王的。但项羽背约,率兵攻破刘邦军队驻守的函谷关,并且拆毁了函谷关,强行进入关中,并焚烧了秦国宫室,大肆抢掠,之后又率兵出关,回到中原。

  就在这个时候,项羽进行了所谓的分封,实际上他并不是分封,因为他分的都不是他自己的地盘,而是六国王室的地盘,主要是把各国的地盘都分别划分为几个国家,以分其力,便于他自己控制。比如秦国被一分为三,算上刘邦的汉王,实际上是被一分为四,齐国一分为三,赵国分为两个,魏国分为两个,韩国分为两个,战国时最弱的韩国也被分为两个,楚国也被分为四个,除了他的西楚,还有临江、衡山和九江三国。

  这样,各国普遍都感到不满。比如刘邦,认为自己应该当秦王,王关中,却被封到了汉中去当汉王,他当然不满意。齐国被一分为三后,多出来了胶东王和济北王。齐国在战国时期本身就是大国、强国,又和项羽给自己留下的西楚国相邻,所以齐国是非常不满的。分封刚结束,项羽刚回到自己的西楚国都城彭城,齐国故地上的三个国家就打起来了,项羽赶紧率兵去平定。

  刘邦进入汉中才四个月,就又从汉中出兵,还攻关中,接连击败章邯,迫使章邯退守都城废丘,困守孤城,塞王和翟王很快就直接投降了刘邦。接着刘邦就发布檄文,号召各国一起讨伐项羽。其中原来六国王室为王的诸侯国很快就倒向了刘邦,与刘邦结盟,共同反楚。还有一些诸侯原本是各国的将领,也被项羽封王,这些诸侯中有些忠于项羽,成为刘邦的主要进攻目标。

  所以,从当时的局势来说,战国时期的各国都已经恢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但项羽以武力为后盾,强行调整诸侯封地,增加了一些小国,削弱了原本各国的势力。相对于秦国直接灭六国建立郡县制的做法来说,项羽虽然是向后退了一步,但和战国时期相比,实际上是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而刘邦当时的做法则是,承认原来各国对各自领土的主权,希望建立以刘邦为盟主的反楚联盟。

  在刘邦消灭项羽之后,当时的格局实际上也是这样。除了一些在楚汉战争时期早早投降或支持刘邦的诸侯国保留下来了之外,其它六国大多数恢复到了战国时期的格局,只有楚国的衡山、九江两国留下来了。但与战国时期不同的是,这时候的各国国王都不是原来战国时期的王室了,而是刘邦自己分封的自己的子弟,以及极个别的他手下的将领,比如卢绾和韩信。

  从数量上看,项羽强行调整各国封地之后,在全国出现了十八个诸侯国,除去作为霸主的西楚,还有十七个。而在刘邦消灭项羽之后,当时反而还有十个诸侯国,其中齐国、赵国、燕国、韩国基本上都恢复了战国时期的版图格局。诸侯数量少了,各国实力自然更强大,对汉朝中央的威胁自然也就更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楚汉战争刚结束没多久,齐王韩信就先被降封楚王,接着又被降封为淮阴侯,就是因为齐国地盘大、实力强,如果韩信造反,对汉朝中央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也是因此,刘邦本来打算定都在洛阳,陆贾劝他不要定都洛阳,而应该定都关中,理由就是,在当时各诸侯国分立的局面下,万一再次出现六国联合反秦或者刘邦主导的各国诸侯共同反楚的局面,也就是关东诸侯结盟,一起对抗汉朝中央,汉朝并没有全胜的把握,洛阳无险可守,容易受到攻击。而定都关中则意味着恢复战国时期的格局,汉朝中央就处于秦国的局面,即便出现关东诸侯联合反汉的局面,汉朝只要依托潼关进行防御,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从这个角度说,项羽的想法和意图其实和秦始皇是一样的,也就是削弱各国,逐步走向全国大一统局面,但秦始皇的做法比较激进,消灭了六国就直接建立了郡县制,而项羽的做法则是稍微后退一些,先把诸侯国划分为众多小国,然后再逐个消灭,建立郡县制的大一统国家。但项羽的这个渐进的做法也同样失败了,刘邦又恢复了战国的格局。这个时期,每个诸侯国都包括几个郡的地盘和人口,实力是比较强的。

  一直到汉景帝时期,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引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也还是继续调整,把诸侯国划分得更小一些,大体上这个时期的诸侯国的版图相当于汉朝直辖的一个郡。但汉武帝时期,再通过推恩令,进一步缩小,基本上诸侯国的面积就只相当于一个县了。而且,从汉景帝时期开始,不断迫使各国把自己的郡县献给中央,到汉武帝时期,各诸侯国就基本上处于周围中央直辖的郡县的包围之中了,也就无力作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