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千年之后有人替他验证了真相
对子午谷奇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可不可行,历史上一直是争论不休。关于这件事的可行性,蜀将魏延对于诸葛亮不服气,其实也是开始于这件事情的发生。
《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出祁山伐魏,魏延提出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诸葛亮率大军主力出击魏军,另外一路则是魏延自己带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中穿出去,直取长安。两路大军最后汇合于长安。但当时这一计谋就被诸葛亮驳回了。理由就是这条计谋虽好,但太过凶险,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魏延与五千精兵全军覆没。
后世一些学者对此评价说:诸葛亮根本不会奇谋,也不太会带兵,用兵太过于谨慎了,“诸葛一生惟谨慎“,六出祁山的时候既不模仿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不听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直插长安,只会绕远绕道甘肃,所以根本不会带兵!
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可能就会得出结论,诸葛亮是对的,大军作战粮草为先,魏延5000人马,是精兵奇兵,但他们如果顺利穿过子午谷到了长安,进军如果顺利还好,如果不顺利要么是被魏军围住退不回来,要么是因为粮草不济而败。蜀军主力什么时候才能与他们会合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有人说诸葛亮本意是想要先占领魏国西部,然后慢慢的蚕食魏国领土,毕竟两国实力差距太大。这里提到了一个蚕食。而不是占领,要知道当时,蜀国内部并不稳定,荆州派,益州派,彼此间并不和谐,很大程度上讲诸葛亮北伐,打出恢复汉室旗号,是为了把内部矛盾向外转移,可问题在于你想消灭魏国并不容易,就算是魏延占领了长安又能怎样,以蜀国实力不可能派出更多军队迅速的占领魏国大片土地。更何况魏国内部团结一心,想打败他们难度太大。
关于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几千年来争论不休,一直到了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明末起义军的例子似乎告诉人们,诸葛亮是对的。
明朝末年高迎祥起义,一心推翻明王朝,但他却遇到了明王朝的悍将孙传庭,两军几番交战后处于打不赢,进不得,退不成的状态。这个时候高迎祥就想到了魏延,想到了子午谷进入陕西的隐蔽捷径。从这条小路可以绕开汉中,直逼西安,只要计划成功他就能一举攻克西安,占领陕西大功告成。但他和当年魏延一样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子午谷路实在太难走,他原本计划几天就走出去,但却是足足走了15天才快走出谷口。这个时候已经是物资损失惨重人困马乏。
经过艰苦行军,高迎祥终于到达黑水峪,只要通过这里前方就是坦途。不料他在此处正好遇见了孙传庭。孙传庭也料到他会用这个方法,派大军在此等了15天,早布好了陷阱。结局不用说,虽然高迎祥指挥起义军奋勇突击,三次拼命突出了包围,但是子午谷狭窄陡峻,走不远就被追上包围。一代闯王就此覆灭。
所以史书记载“是年七月,迎祥出南山,挥师直驱西安,军至周至黑水峪(今陕西省周至县黑河水库),遭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被俘,押至北京,凌迟处死。起义军复推李自成为“闯王”。
古人讲究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子午谷奇谋就卡在了地利上,狭窄的山谷,加上当地多雨,道路太过难走,好不容易走出去时,粮草也就耗差不多了,人也累坏了,这时候还打个什么仗,想再退回去吗?粮食依然没有,路依然难走。最终只能是困死,累死,饿死在子午谷。
魏延一生武力值极强,为蜀汉政权立下累累战功,因此在心中多少对诸葛亮有些不服,尤其是诸葛亮不采用他的子午谷奇谋,让他更是心中怨恨,所以才有了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时,魏延说:丞相虽死,我等还在,为何不继续伐魏。甚至最后聚众哗变,被马贷斩于马下,脑袋被杨仪猛踢,并且族人悉数被杀。想想他死去时一定很不服气,更不暝目。但一千多年后高迎祥的失败死去,有力的证明了他是错的。子午谷奇谋根本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