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欧洲没有史官,历史都是谁记载的?

  英国威廉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时期是公元十世纪开始的,中国与之对应的是宋朝,那么宋朝有什么史料呢?南宋人陈傅良曾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百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以下根据陈高华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的宋代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中国古代的史料绝对不是只有后代人才能编纂,以宋代为例,从政府到知识分子都十分重视当代史的编修工作。其中宋朝政府编纂的当代史包括:

  1、起居注,从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起居注基本上都延续了下来。

  2、时政记,指的是从唐代继承下来的,由宰相记录皇帝与宰相“所言军国政要”的记录,“每月封送史馆”,是为“时政记”。由于宋代掌握行政的中书门下与掌握军权的枢密院分班奏事,故宋代有中书时政记与枢密院时政记两种。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起,历代皇帝的时政记也没有断绝。

  3、日历,是编年体的史书,除依据起居注和时政记外,还包括了诏令文书等,记载大臣去世时还附有传记。日记内容丰富,卷帙浩繁,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日历就有1000卷之多。

  4、实录,根据日历编成,体裁也与日历相似,两者的差别在于日历(以及起居注、时政记)带有原始资料、档案的性质,而实录则带有修纂成的史籍性质,因此较为简练,且允许臣僚参阅甚至抄录。从宋太祖到宋宁宗都有实录。

  5、国史。是宋代编纂的本朝的纪传体正史,体裁也有本纪、列传、志之分。宋代共有四部国史,包括:《三朝国史》,记载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共150卷;《两朝国史》,包括仁宗、英宗两朝,120卷;《四朝国史》,包括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350卷;《中兴四朝国史》,包括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卷数不明。国史也是后世纂修《宋史》的重要依据。

  而至于私人修史就更多了,后面提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是私人修成。

  至于宋史的重要史料如下:

  一、基本史料

  《宋会要辑稿》,清代徐松辑自《永乐大典》,分十七类: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800万字,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地方报告等。

  《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著,分二十四门: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470余万字。本书实际上是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但有关宋代的内容占全书一半以上。

  《玉海》,宋末王应麟撰,分二十一门: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符,120万字。

  《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著,是记载北宋一朝的编年体史书,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仅注文就有70余万字。作者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

  下面还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三朝北盟会编》(250卷)、官修《宋史》等就不介绍了……

  二、一般史料

  1、编年体:《皇朝编年纲目备要》(30卷)、《皇宋十朝纲要》(25卷)、《靖康要录》(16卷)、《中兴两朝圣政》(64卷)等

  2、纪传体:《东都事略》(130卷)、《隆平集》(20卷)、《名臣碑传琬琰集》(107卷)等

  3、政书:《宋大诏令集》(240卷),这个特别说明一下,这个收集了北宋太祖至徽宗年间诏书三千八百余篇。

  4、文集:这个实在太多了……宋人文集已经散佚了很多,但流传下来的部分仍然惊人,仅清代《四库全书》“别集”类著录的已有388部(注意,是“部”)、5000多万字,内容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凡是作者所经历、思考、听闻等,无所不包。比如欧阳修有《欧阳文忠公集》153卷,曾巩有《元丰类稿》50卷,司马光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80卷、《传家集》80卷,王安石有《临川集》100卷,苏轼有《东坡七集》109卷……这还不算,建国以后,大陆学者经过了20年努力,编成了《全宋文》,全书收文17万余篇,作者近万人,字数约1亿,分装360册……

  5、地方志:宋代地方志流传至今的不过三十几部,但我们知道,中国地方志纂修的时候,是不断在前朝的基础上加以考订完善的,所以后代元、明、清的地方志中,同样保留了大量宋代地方志的记载。宋代修的地方志,比较有名的如《太平寰宇记》200卷,《元丰九域志》10卷,《舆地纪胜》200卷,《咸淳临安志》100卷。

  三、其他史料

  除了以上史料外,宋代还有很多专门方面的史料,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其卷数了(太多了)。

  如目录书,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可窥见当时两宋图书出版业之兴盛;法律书,有《宋刑统》、《庆元条法事类》、《名公书判清明集》,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司法的原则与运行;城市风貌的记载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基本可以复原两宋京华鼎盛之景;中外关系、民族关系的书则有周去非《岭外代答》、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等,这类记载不仅在中国史研究意义重大,对研究周边国家的历史也是不可缺少的;自然科学类的书则有如陈旉《农书》、李诫《营造法式》、宋慈《洗冤录集》、秦九韶《数学九章》等;石刻资料有《金石萃编》、《江苏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其中许多都是在文献资料没有记载的,可与文献资料相印证。

  以上的史料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位答主会觉得“关于西方史料比关于中国的史料丰富的多”,还是我孤陋寡闻,英国威廉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史料确实多于这些?好像这位答主是把中国的史料直接等同于正史,也就是乾隆钦定的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了,要知道,这二十四部正史,只占了中国史料的极小部分啊!

  他说:

  “我认识的一个中国朋友在英国读历史博士。他研究的东西包括16世纪人们对通奸这种行为的态度。他可以去翻英国地区几百年前的公告。”

  现在我指着上面介绍宋代史料的这段文字告诉你,不要说晚到16世纪,研究宋史的如果想研究“通奸”这个话题,他可以上到皇帝诏令(查阅《宋大诏令集》),下到街头巷议(查阅两宋方志的“风俗”部分或宋人文集),中到官员审判流程(查阅宋代司法史料如《名公书判清明集》)、百官议论(查阅大臣的文集),可以说整个帝国的方方面面,只要你想,除了现场图像还原不出来,都能给你找到记载。

  好,你说中国人史料造假,我就不说什么中国人记史求真的特点了,就算你没学过考据,如此丰富的史料来源,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不同地方出现的史料都会有所记载,你连对比都不会吗?那么请问这位答主是怎么研究西方史的?

  “连六经都能失传,你觉得中国人很擅长保存以前的东西?”

  先不说六经里只有乐经失传,中国人怎么就不擅长保存了?在注释的帮助下,你现在还能读懂《尚书》吧?就算没有注释,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人也能理解个大概吧?那已经是三千年前的文章了,你说中国人擅不擅长保存?更何况别忘了清代还有个逆天的乾嘉学派,生生把散佚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书都复原了,前面介绍的《宋会要辑稿》就是清人徐松从《永乐大典》辑出来的,二十四史里的《旧五代史》也是这么重见天日的。这些人除了擅长保存东西,更擅长考据求真,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多少史料都得以去伪存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史料,基本都被他们甄别了一遍。

  总之,要说到史料,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没有比得过中国的。这不是盲目的民族自豪,而是实打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