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对摄政王多尔衮为何如此深仇大恨?
在清朝顺治7年(1650年)12月,当时的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在塞外狩猎时猝然而逝,年仅39岁。顺治皇帝终于盼到了多尔衮死去的这一天。年仅14岁的他终于可以亲政了,顺治帝福临在太和殿接受诸王群臣的庆贺,并颁布诏书大赦天下,但很快便以“阴谋篡逆”的罪名收没了多尔衮的家产,追夺回所有封号,告天地、宗庙、社稷,停恩赦,撤庙享,将其罪名昭示中外。传教士卫匡国记载: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来,用棍子打,打完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最后还将多尔衮的一切党羽,下至小小工匠,上到亲王大臣。一律严惩。
那么顺治皇帝为什么对多尔衮有如此之大的深仇大恨呢?
顺治帝为多尔衮立的罪名是“阴谋篡逆”,但是多尔衮到死都没有称帝啊。后来乾隆在给多尔衮平反昭雪的时候也说到:其雄才大略“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谴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矩,皆所经画。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也并未提到任何有关多尔衮要篡位当帝。
其实顺治皇帝与多尔衮的矛盾仇恨只要是在满汉两种文化的冲突上。顺治帝原本是作为汉文化“皇子继承”和满文化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一个折中办法,而被满文化的代表人物多尔衮推上了皇帝的宝座。那顺理成章满族文化也应该主宰清朝初期宫廷的政局。
从清朝初期的政局来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在击溃了李自成号称数十万农民军的同时,以安置满族“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为由三次下令“圈地”;逼迫汉族人民投充到旗下,强行的实行了落后的农奴制。这些农民变成了奴隶,便纷纷逃亡。当时的朝廷又实行了重治窝主的“逃人法”。留容逃人做工,甚至住宿的均算做是“窝主”,加上连坐,丧身亡家的汉族百姓多达几千万人。多尔衮还颁布了令汉族百姓无法接受的“剃发易服令”,这对汉族百姓的情感,尊严乃至家园,都被八旗军所侮辱,践踏。汉族百姓也在当时联合起来进行了激烈的反抗,甚至几乎颠覆了当时新建立的清王朝。于是,便有朝臣对多尔衮提出了非议,指出多尔衮一意孤行,实行民族高压政策,竟下令“凡有为剃头、圈地、衣冠、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奏本不许封进”。
其实,清初入关后,君权一直掌握在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手里。更有人说孝庄为了维护自己儿子的皇位下嫁了多尔衮或是做了多尔衮的情妇,多尔衮甚至行驶着“皇父”的权利,主宰了顺治帝的婚姻,并阻碍他学习汉族文化。而那时候的顺治已经是皇帝了,顺治不能一直容忍这一切,他强烈要求改变多尔衮的弊政,来实现自己皇帝的权力。这是他与多尔衮水火不容的根本原因。
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后继者,他挥师入关、迁都北京、西征南进,辅佐年幼的顺治帝建立起一个新的全国政权。多尔衮也是清朝的开国功臣,率领自己的民族进入了曾经一直由汉族皇帝统治,这也为多民族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专权跋扈的施行了对汉族百姓有重大影响的“圈地”、“投充”、“逃人法”、“剃发令”等弊政,这也反映了多尔衮的历史局限和那满族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逐渐向先进的社会政治,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
亲政后的顺治帝由于对汉族文化缺乏了解,在亲政的初期遇到了很大的苦难,甚至看不懂大臣们的奏折。但是顺治帝除治理军国大事外,发奋读书,“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记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清朝的皇帝普遍都很勤奋。几年之后,顺治帝不但对汉文化造诣颇深,而且能学以致用。并以儒家“以文教治天下”的思想出发,明确了“帝王临御天下,必以国计民生为首位”的原则,开始扭转多尔衮“重剿轻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