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北伐的口号是什么,这个口号为什么不得民心呢
北宋承平日久,经济发达,尤以南方最为富庶。他们正处于和谐的生活状态,突然间,北方的难民一发涌入,要争占他们的土地和资源,给他们带来了生存的压力,而且更把战争的祸水引到了南方。普通百姓尚且心存危机之感,更不自说南方上层的既得利益者。
以赵构为代表的北方政治势力,以北宋正朔的名义,一下子倾轧了南方的本土势力。如此一来,南方的民众内有经济生存上的压力和政治上的失势,外有北方悍马的威胁,战争的祸水随时流向这片沃土。他们处于均衡的生存状态瞬间打破了。
如果金国迟缓进攻,北方的外来势力和南方的本土势力,必有一争。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可不只一次出现。但是,金国的偏执进攻,促使北方的外来势力和南方的本土势力迅速团结起来。不想偏安的赵构,内心也有太祖的宏图大志,他太想收复故地山河了。如果能够收复旧有河山,他必将成为另一个光复社稷的汉光武帝。同时,也为了向南方本土势力示威,他也需要打几场漂亮的仗。于是,岳飞这个一心想收复河山的民族英雄,便跃上了历史的舞台。
制止战争的最好策略,就是战略上的进攻。作为主战派代表的岳飞,也当然要选择主动进攻。岳飞有韩信之才不假,但是他处的战争背景却相差甚远。韩信所面对的是军事割据,可以各个攻破。而岳飞面对的是一个整体的金国。向岳飞提供战争支援的是赵构皇帝。赵构这个皇帝,可谓是非常辛苦。作为北方外来势力的代表,他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南方各方面的势力迅速稳定下来,尤其是政治上的稳定;另一方面,他要打几场仗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外抵制侵略,对内树立威望。
由于岳飞的英明决策和战争意志,南宋打了几场漂亮仗。如此一来,各方面的危机,又重新恢复了均衡状态。金国无力灭亡南宋,南宋也无力收复故土,双方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
此刻,作为职业军人的岳飞依然坚持北伐,迎回二圣。
收复河山,迎回二圣,是岳飞的战略口号。但是,这个口号值得细细推敲。收复河山,符合各方面的意愿。北方的难民,当然希望打回去,毕竟他们生活在南方一方面水土不适,另一方面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南方的百姓,更在迫切希望岳飞为主伐的主战派早点收复失地,好让北方的难民早点回老家。
其实赵构也不想偏安于南方,也想做一个中兴之主。
问题在于,这个迎回二圣的口号。其实,这所谓的二圣,真正是鸟皇帝的杰出代表。不光是北方的百姓不喜欢他,南方的百姓更不喜欢他们。如果不是这两个蠢皇帝的缘故,他们的和谐生活依然会持续下去。这两个千古罪人,本应羞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哪能再救他们。对于赵构来说,虽然二圣一个是他老爸,一个是他亲哥,也是非常不情愿他们回来的。一代名君李世民,为了当皇帝,尚且弑兄杀弟逼父,更何况已经初掌国柄的赵构了。所以迎回二圣的口号,上不达君心,下不符民意,可谓是倒行逆施。
不知岳飞是否考虑过,南宋连年打仗,后勤如何保障,银子从哪里出。因为对外战争的长久进行,南方民力已困,再无能力支持持久战争了。处于开国状态的金国军队,太过于凶悍,不是短时间战胜的。要想真正战胜他们,需要儒汉文化长时间的驯服,弱化他们的凶性,使他们汉化。
赵构初占江南,根基未稳,民心未附,最需要的是南方民心的支持。
而对外战争,使南方也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中国的老百姓,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国家概念,他们最享受的就是和平共处的状态,因此,南方的老百姓不希望再打仗了,而此时的赵构也通过几场战争实现了他的战略意愿,他也不想再打下去了。如果再打下去,南方就要生变了。持续六年的杨么起义,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一心想打的,只有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了。
(宋高宗赵构,赐岳飞书)
稳定各方面势力的赵构,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了权力的真空。因为他手上没有军权。宋王朝真正的国家主力,早就在北方被金兵消耗掉了。现在,最有实力的是那些地方上手握重兵的军阀,也就是此刻最有军权的那几个主战派。这时,赵构想起了杯酒释兵权的赵家祖训,没有军权,对于赵家人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不过,主战派张俊贪财,这个太好办了。韩世忠救过赵构的命,而且他主动引退,也是妥妥的。唯有不知进退的岳飞,既不贪财,又不好色。专习帝王学的赵构不会不想到,范增评说刘邦的一句话,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许岳飞确实是那么一个清廉君子,一心只想为国为民。但是,王莽篡汉之前,谁也都认为他是当世周公,结果呢,这是历史的教训。
岳飞自己还说过,太祖赵匡胤三十岁当了节度使,而他也在三十二岁当了节度使。这绝不应是一个保持政治清醒头脑的人,应该说的话。除非,这个人很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而且有信心干好什么。如果岳飞真的在夙愿实现,解马南山的话,岳飞手下的骄兵悍将会心甘情愿吗,会不会再次上演黄袍加身。政治是一场流血的豪赌,只能赌一次,输一次,便是赔上了身家性命和锦绣河山,赵构不想把赌注押在岳飞上,他必须主宰这个赌局。
渐渐地,赵构手里有了些军权,但是中央军的战斗力依然不如岳家军。这是一个不得不处理的问题。岳飞在前方为民请愿,威望日增,却让皇帝赵构在后方敛财,增加百姓负担,支援前线,惹得民怨沸腾。民众的战争意志,已经消耗不起了。但是,岳飞的脾气上来了,赵构的决策不顺他的意,他马上辞职不干了。这可是犯了为人臣子的大忌。皇帝不如你的意愿,你就甩手不干,还要迎回二圣,有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还有,岳家军已经形同于岳飞的私人武装,战力足抵金国。这个实在太危险了。
老百姓不愿意打仗了,而且金国也无力灭宋。建立在狩猎与畜牧基础上的金国,长期处于军事上的进攻状态,经济无力维持,军力上也大大消减,民力更是凋敝。北方遗民人心思宋,不断有小股起义,需要他们急速稳定,自顾不暇,哪能继续攻宋。岳飞还在一味主战,已经把自己推向了死亡前线。
军国大事,需要全局考量。能战则战,能和则和,以和养战,以战催和,这些都是稳定国家局面的战略。虽然也能以战养战,但是南方已经折腾不起,北方百业俱废,战争实在不能持续下去了。而岳飞还在死抗,那好吧,只好让岳飞走向灭亡。
因此,不杀飞,赵构不足以立威,更无法真正收拢军权。深谙帝王学的赵构,只不过是用秦桧制衡岳飞而已,秦桧还替他担负了千古骂名。赵构才是真正的大赢家。此时,岳家军已经把金国折腾得差不多了,倘若岳飞真的灭亡了金国,赵构又拿什么约束他?赵构只好选择杀飞。
而且江南由于移民日增,经济上原本富庶,赵构收拢民心,站稳脚跟后,手掌军权,发展经济,储备军力,亦可北伐,而且二圣那时候也将经不起折腾而死去,更无皇权上的后顾之忧。赵构死后,后世之君继承了他的北伐遗愿。虽然后来的北伐也没有成功,但是金国依然没有能够灭宋。南宋和金国,谁也灭不了谁。
想做汉光武帝的赵构,没有光复祖宗河山。想做韩信的岳飞,也没有实现终生夙愿,却有了韩信一样鸟尽弓藏的命运,可谓悲哉。岳飞未收全功而身死,赵构却尽得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