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对郑成功的评价,郑成功驱荷复台的主要原因

  对郑成功的评价,郑成功的一生经历了两个

  重要的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收复了台湾,而且这也是他民族英雄的由来,对于他的评价不仅是在中国,而且在日本对他的评价也是特别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郑成功的主要评价对郑成功的评价。

  郑成功的简要介绍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郑成功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郑成功的评价

  郑成功的一生经历了抗清与驱荷复台两个阶段,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一、郑成功代表哪一个阶级的利益

  对郑成功英雄业绩的评价,涉及到他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郑成功代表的是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另一种意见认为,他代表的是海上商人集团的利益。

  郑成功

  二、郑成功抗清的性质

  一种意见认为,郑成功的抗清与农民军的抗清不同,他的抗清与“忠君”思想分不开,故而不能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以致给抗清事业带来损失。另一种意见认为,清入关并统一中国是历史的必然,因而郑成功的抗清注定是要失败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清入关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郑成功的抗清斗争是一种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他和其他南明势力的抗清,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陷于失败,但却使清朝统治者看到汉族人民的力量,到康熙帝时不得不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采取措施以恢复和发展生产,缓和满汉的民族矛盾。

  三、郑成功驱荷复台的主要原因

  一种意见认为,郑成功是因为感到在大陆抗清无望,遂渡海驱逐占领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作为继续抗清的基地。另一种意见认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是荷兰殖民者与中国人民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郑成功属于海上商人集团,深切感受到荷兰殖民者侵略之害,因而当他在大陆的抗清斗争遭受挫折时,自然就把斗争矛头转向占领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以营建新的抗清基地。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