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武则天晚年所干过最为荒唐的一件事是什么?

  有历史记录的武则天公开宠幸的第一个男宠,是僧人薛怀义,俗家名叫冯小宝,原本是洛阳城一个卖药的,中国封建社会一向重男轻女,把持大权的女人,大多数情况都被看做“红颜祸水”,而从执掌朝政到改朝换代,更是被视为大逆不道。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差不多把红颜祸水和大逆不道都占了,她的一生,也因此毁誉参半。之所以还有“誉”,原因就在于她做皇帝时期的赫赫政绩。

  武则天在位的武周朝,虽然取唐王朝而代之,但观其一生,却继承了唐王朝的盛世之路,在武则天的统治下,唐王朝的经济、人口、户数、生产乃至军事力量,都保持着勃勃发展之势。

  对内,武则天把“劝课农桑”作为考核地方官的重要标准,鼓励发展生产,安置土地兼并下的逃亡农民,缓和社会矛盾;对外,武周王朝重振兵革,收复了被吐蕃侵占的安西四镇。

  巩固了在西域的统治,并且在青海、甘肃、蒙古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推广汉族的农业技术,实行屯田。尤其是河套地区,这个今天中国小麦的重要产地,实是从武则天在位时农业开始勃兴。

  而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也在武则天时期到达了一个新阶段。她是寒门出身,因此在科举选拔中重才学而轻门第,大批寒门出身的官员也因此大展宏图。如上种种,不但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更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但是在武则天统治的末期,她和她苦心经营的武周帝国,却实实在在地陷入了危机之中。比起登基后大多数时间的旺盛势头,武则天在位的末期,武周王朝出现了种种问题。这一切,既有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有她本人的荒唐所致。

  说起武周王朝晚期的种种弊政,可以举出很多,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却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问题,其实不能完全算到武则天头上,因为这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发展了,就会产生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后,穷的要卖地,富的要扩地,如此,就会有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税收缩减,甚至造成动乱。

  对“唐朝——武周”时期来说,土地兼并尤其致命,因为此时中国的税收,以均田制为基础,中国的军事制度,以府兵制为基础,这两者都是建立在国家土地制度前提下的,一旦国家的土地制度因为土地兼并而遭到破坏,造成的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当时的中国,在经过了唐太宗、唐高宗两朝之后,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贫富差距也因此出现,土地兼并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是历朝历代,都会有有识之士出台法令,遏制土地兼并的发展,所以事在人为,如果武则天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把土地兼并遏制在可控制范围的。

  武则天登基之后,格外重视农业,她颁布了《兆农本业书》,把农业生产作为考核地方官的标准,并且颁布了垦荒法令。在早期鼓励农民垦荒,且对垦荒土地给予

  免税政策,中国东南,特别是江南地区大量荒田得到开垦,都与这个政策有关,中国南方经济也是从此时开始,逐渐超越了北方。

  武则天在位时期,中国的人口从唐高宗时期的315万户上涨到武周朝末期的615万户,几乎增长了近一倍,但是高速的经济发展下,土地兼并也不可避免。

  土地兼并,其实在唐高宗在位时期就很严重了。唐高宗在位时期,因为江南土地兼并造成矛盾,浙江就曾发生了农民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一个叫陈硕贞的女子,自号文佳皇帝。

  虽然仅过了一个月就被镇压,但土地矛盾已经凸显。武则天即位初期,为了稳固统治,采取了削减赋税,减少劳役等政策,经济得到了稳定和发展,但是另一件事情,却成为武周朝土地兼并的催化剂。

  武则天能够成功夺位,一方面是凭借了自己深不可测的心机以及李唐皇室势力的衰弱,另一面,来自于她自己“团队”的努力,尤其是作为她后援的武氏宗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一面大行封赏,一面对其宗族的圈地行为,采取了纵容漠视的态度。

  武周时代的名臣狄仁杰,早年就曾揭发过武则天侄儿武攸嗣的圈地行为,武则天非但置之不理,狄仁杰之后反而遭到报复,险些冤死在狱中。

  从此以后,武氏宗族的圈地行为愈演愈烈,仅在河南地区,属于武则天侄儿武三思名下的土地,就多达2000多顷,其中相当多的是府兵的土地,如此一来,不但老百姓流离失所,连军队的土地也没有保障。

  同时武则天也极好“滥封”,对宗族子女的封赏大手大脚,相当多是“慷国家之慨”,将大量属于百姓的土地封赏给宗族,结果,就是国家税源锐减,百姓流离失所。

  而且相比于武则天早期的“轻赋税”,武则天晚年的武周王朝,在横征暴敛上也颇遭诟病。武则天崇佛,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大修寺庙,滥派徭役,以至于百姓纷纷逃亡,而相关的费用,则通过增加税收来解决。土地兼并又兼赋税沉重,结果,自然是民不聊生。

  而在经济方面,武则天的晚年到了什么地步呢?《旧唐书》载:天下户口,亡逃过半。615万户的账面数字,在民户逃亡下成了空文,对经济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武则天晚年的另一大荒唐事,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荒淫”。

  武则天宠幸男宠,从登基后一直未绝。她登基的时候已经67岁,之前的大多数时光一直忙于政治斗争,帝位稳固后,武则天终于开始享受“爱情”生活。

  有历史记录的武则天公开宠幸的第一个男宠,是僧人薛怀义,俗家名叫冯小宝,原本是洛阳城一个卖药的,早在武则天做太后时(公元685年)他就得到了武则天的宠幸,而后飞黄腾达。

  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命他出家为僧,以僧人身份出入宫廷,以方便二人幽会。对这位小和尚,武则天真是喜欢得不得了,专门为他修建了一所“明堂”,并加封为威武大将军、梁国公。

  这位薛怀义,并非今人想象里凭色相吃软饭的“小白脸”,相反孔武有力。公元693年还曾作为行军道总管,统兵讨伐叛乱的突厥人。而且对于武则天的登基,

  薛怀义也起了宣传作用,他极力在民间散步舆论,鼓吹女主下凡,为武则天的登基造势,甚至还专门组织了“和尚请愿团”和“尼姑请愿团”,请求武则天登基,鞍

  前马后立了不少功。

  但此人人品确实差,为人飞扬跋扈,在洛阳城专门收罗了一批流氓当和尚,整天横行霸道,就连武三思等武则天的侄儿,见了他也毕恭毕敬,当然也有不买账的。

  有次薛怀义当众辱骂宰相苏良嗣,被苏良嗣一顿痛打,事后薛怀义找武则天哭诉,武则天却很明事理,并不偏袒薛怀义,反而警告薛怀义要老实做人,并让御史周炬将薛怀义属下的小流氓全部治罪,这时候的武则天,公与私还是分得清楚的。

  后来薛怀义嚣张跋扈惯了,又加武则天有了新宠,对薛怀义日益冷落,结果争风吃醋的薛怀义,竟然一把火烧掉了武则天为他修建的明堂,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薛怀义从此彻底失宠,之后就消失在历史中,有说是被太平公主除掉了,有说被武三思杀掉,总之,不再受武则天宠爱了。

  除了薛怀义之外,武则天早期宠爱的另一个男宠就是太医沈南缪,但这位沈太医为人胆小谨慎,性格宽厚,整日里只是小心翼翼地侍候武则天。因为武则天宠信他,气得薛怀义把明堂烧了,事后这位沈太医担惊受怕,没多久就去世了。

  武则天早期宠信男宠,尚限于私生活方面,除了引起许多流言飞语外,并未对朝政造成太多影响,到了她晚年事情却发生了变化,因为两兄弟的出现——张昌宗、张易之。

  这两兄弟是从公元697年开始得到武则天宠幸的,和之前男宠不同的是,这两人极有政治野心。比起薛怀义的飞扬跋扈,沈南缪的如履薄冰,这哥儿俩却如鱼得水。

  张昌宗擅长音律,张易之擅长歌舞,兄弟俩一唱一和,把武则天哄得整日心花怒放。从此他们俩开始干预朝政,最先是大收贿赂,卖官鬻爵,并且很有诚信,特点是收钱就办事。

  一次一个姓杨的向张易之行贿,张易之家人忘了这个人的姓名,张易之二话不说,把京城所有姓杨的都升了官,但朝政的腐败,却也因此加剧了。

  收点钱也就算了,日久天长,这哥儿俩开始排斥异己,尤其是武则天晚年,兄弟俩权倾朝野,因圈地一事嫉恨宰相魏元忠,便罗织罪名将魏元忠陷害。

  而后,李旦、李显两个武则天的儿子为巴结这哥儿俩,竟然奏请为他俩封王。晚年的武则天,整日沉迷于和哥儿俩的享乐,国家大事也多荒废,吐蕃进犯凉州,突

  厥侵扰朔州,武周朝皆反应迟钝。公元705年正月起,武则天干脆不见群臣,关门和哥儿俩玩乐,大权也不抓了,因此,她的丧钟也敲响了。

  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联合右武卫大将军李多祚,于正月二十六日包围洛阳皇宫,同时迎立皇太子李显复位,逼武则天退位,两位小男宠也被张柬之杀死。内外压力之下,武则天被迫退位,10个月后,83岁的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溘然长逝,留下一座无字碑。

  武则天临死对哪位臣子念念不忘?为其平反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

  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要知道,当初褚遂良是武则天最为愤恨的人,为什么此时还惦念着他,甚至要为

  他平反呢?

  褚遂良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学识渊博,性格耿介,尤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病重的唐太宗把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他们说:“当年汉武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我以后的事,全都托付给你们了。”又转头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我就放心了。”

  褚遂良成为托孤之臣,是因为他是李治最强有力的维护者。当年,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废黜,朝臣多认为九子晋王李治仁厚,应该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太宗更喜欢四子李泰。

  有一天,他对近臣说:“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投入我的怀抱说,‘我到今天才得以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此为我再生之日。我只有一个儿子,百年之后,一定为陛下杀了他,把王位传给晋王’。

  父子的伦理,原应当是天性,我见他这样,非常垂怜他。”大家听了,面面相觑,都没说什么,唯独褚遂良走上前说:“哪有陛下百年之后,魏王执掌政权为天下的君王,而能杀死自己的儿子,传王位给晋王的道理呢?”太宗幡然醒悟,当天立李治为皇太子。

  李治即位后,对褚遂良非常感激,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第二年又升为河南郡公。永徽四年(653年),褚遂良被拜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然而高宗李治做梦也想不到,因为立皇后的问题,褚遂良成了他最大的绊脚石。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受到昭仪武则天的蛊惑,想要废黜王皇后,册立武氏。有一天,他传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和于志宁入内殿开御前会议。这些人

  事前得到消息,商议如何劝谏,但谁也不想放这头一炮,褚遂良主动请缨说:“我奉先帝遗诏辅佐陛下,如果不尽愚忠,无脸去见先帝。”

  高宗陈述黜后的理由说:“罪莫大于绝嗣,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仪生有皇子,朕准备立武昭仪为皇后,众位卿家意下如何?”没等别人开口,褚遂良第一个站出来说:

  “皇后系出名门,也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崩殂之际,曾拉着微臣的手说:朕现在将佳儿和佳妇托付给卿。当时陛下也在场,想必听得很清楚。臣没听说皇后犯了

  什么过错,岂可轻言废立之事!臣绝不会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违背先帝的遗命。”

  任凭高宗如何解释,褚遂良就是不同意,当天的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高宗再次召集开会,褚遂良直言不讳说:“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请选择贵族姓氏。武昭仪曾经伺奉过先帝,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又怎么能瞒得过呢?倘若立她为皇后,天下人将会做何感想呢?”

  这句话说到了高宗的痛处,他羞愧得没有说话。褚遂良却越说越激动:“愚臣触犯了圣上的尊严,罪该万死,只愿不辜负先朝的厚恩,哪里还顾性命。”说完把帽

  子摘了下来,还把上朝时执的手板放到台阶上,说:“还陛下这个手板,我要告老还乡!”高宗大怒,命令侍卫把他架出去,一直躲在幕后偷听的武则天气得不得

  了,大喊道:“何不扑杀此獠(怎么不杀了这个老南蛮)!”

  最终,高宗不顾褚遂良等人的反对,强行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因为违背圣

  意,被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显庆二年(657年),又贬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都督。武则天还不解气,不久又将他贬为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刺

  史。显庆四年(659年),禇遂良在流放中孤独地死去,时年62岁。

  武则天毕竟不是一个小女人,当过皇帝之后,阅遍群臣,她虽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却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与忠诚。最终,她与自己的内心达成了和解,不想把懊悔带到另一个世界,这才有了为褚遂良平反的遗诏。

  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可能讨所有人的喜欢,但只要你不背道义,坚守原则,即便是敌人,也会一边对你咬牙切齿,一边却为你起立鼓掌。时至今日,褚遂良被我们所记忆,不仅因为他精妙的书法,更因为他做人的筋骨。武则天则以她的和解,让我们见证了一份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