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翁曾源当了状元后,为什么又被吓得连夜跑回家

  此人当了状元后,慈禧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此人吓得连夜跑路了,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科举制横空出世,无疑给民间男儿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纵使他们不是出身世家贵族,也可以通过考试入朝为官,改变命运,报效国家。每次参加考试的学子来自天下各地,各个社会阶层的都有,对于他们,这能够光耀门楣,象征家族荣耀,也是证明自己才华的试金石,一旦榜上有名,甚至高中状元,他们就能够步入仕途,历史上有无数的高官是从科举制度中走出来的。

  仅仅是从唐高宗五年到光绪三十年开始统计,就有数百万人中举,而经过再一次的筛选,就剩下了不到十万人的进士,那么能够成为状元的更是百里挑一,仅仅只有五百多人,足以可见科举考试的受欢迎程度和严苛,即便是寒窗苦读十年,也有可能是一场空,可一旦高中状元,那就是衣锦还乡,平步青云。

  但在大清朝,有这么一位人,他虽考中了状元,可在见到慈禧之后,就辞官了,他为何会如此不珍惜呢?这人名叫翁曾源,他出身于书香世家,往上数几辈都是大文人,在朝中做官的,曾经有先祖是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还是巡抚,叔父又是皇帝的老师,也是一位状元,所以翁曾源小时候就被叫做是“小状元”,他也有足够的才华去考中状元,可是因为患有先天癫痫症,他一直没有去考取功名。

  等到同治二年,他的父亲去世,这时的他已经三十岁了,慈禧想要广纳人才,便下了命令,翁家人可以不用参加考试,直接通过殿试便可以入朝为官,所以翁曾源感觉自己的机会到了,便在第二年参加了殿试,凭借着他的满腹经络,果然成为了状元,更何况他本人相貌堂堂,翁家出了第二个状元,所以当时京城传遍了他的美名。

  可就是这样一位被人寄予厚望的状元,不久之后就宣布要辞官回乡了,消息一传出来,立马让京城百姓议论纷纷,这前途明摆着是光明远大的,京城中有许多的名门小姐都很仰慕他,为什么要辞官呢?其实正是因为他的相貌俊朗,这才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当时他的美名传遍京城,慈禧自然也是有所耳闻,当时的她虽然死了丈夫,但尚且年轻,寻常女子都仰慕翁曾源的相貌和才华,她也自然不是例外,所以她下令要亲自召见翁曾源。果然一见面后,慈禧对他很是满意,交谈甚久,问了他的生活琐碎,工作学习,翁曾源也自然是言无不尽。

  可马上慈禧就问到了他,“李义山诗,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句,予嫌其未惬,欲改为

  ‘灵犀一点有心通’,似胜原句。而上句苦难妥协,汝为予改之。”他一听此话,认为“灵犀一点有心通”对应的上句应该是“彩凤双飞无身翼”,这诗句虽然对他没有难度,但是这可是形容情人之间的诗句,为何太后会对他说这样的话呢?

  一时之间,他的脑子有些空了,只是跪坐在殿上,不知该如何说话了,还急得脸都红了,冒了汗,但慈禧看见他这副模样,并没有责怪他,反而是觉得好笑,随后便让他出宫了。可回到家中得翁曾源越想越不对,当时太后的神情和说的这句诗,这都是有深层寓意的,他稍微一想,纵使不解风情,他也知道这意思了。这可是杀头重罪啊,还有可能连累家人,翁曾源不敢大不敬,心中想着,还是辞官回乡吧,最重要的还是要保住性命,前途什么的不重要了,于是他果断做出了抉择。

  第二天,他便以癫痫复发的缘故上书辞官,皇帝准许他辞官回乡,状元还没有当了几天,就回到老家了,辛苦盼来的状元就这样失去了,幸好他也没有太大的功利心,回到家乡后,他醉心于山水风景,研究书法和画作,过上了清净的生活。此外他很擅长画花卉,所以同乡人都以得到他的画作为宝。

  他不到六十岁的时候,便去世了,虽没有实现年轻时的愿望,入朝为官,但好在一世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