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死后明仁宗为什么计划迁都南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真的了解明仁宗迁都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做了一件影响明朝国运的大事,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且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紫禁城。然而,许多人却并不知道,朱棣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明仁宗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计划将都城重新迁回南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棣在取得“靖难之役”后,终于登上了皇位。他在称帝的第二年就宣布改北平为北京,又在永乐四年下诏修建北京城。为此,朱棣承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压力,但他毅然决定迁都北京,甚至不惜杀死反对迁都的大臣。与此同时,朱棣在北京设立行在六部,将政务逐渐转移到北京。
自永乐七年后,朱棣长期住在北京,将皇太子朱高炽留在南京。到了永乐十八年九月,北京城主要工程全部竣工,“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朱棣正式下诏,召皇太子、皇太孙至北京,同时昭告天下,“自明年正月初一日始正北京为师”。
不过,朱棣在永乐二十二年就病死在北征军中,太子朱高炽继承皇位。洪熙元年四月,刚刚做了七个月皇帝的明仁宗朱高炽,颁布了一道诏书,决定将都城再度迁回南京,“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
与此同时,明仁宗派官员修葺南京的宫殿,还让皇太子朱瞻基驻守南京,支持迁都的准备工作。迁都北京是朱棣一生中做出的一件大事,从即位开始,一直忙活了十八年才算结束。如今成为都城不过四年的时间,朱高炽为何违背父皇的意愿,打算重新将都城迁回南京呢?
首先,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自唐宋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就已经南移,到明朝时期,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迁都北京后,每年都需要从南方运来大量粮食、物资,来供给朝廷的开支。这一点正如朱高炽所说的,“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仰南京,斯亦吾之素心”。
其次,政治因素也很重要。朱棣虽然迁都北京,但朝廷内部还有一些官员是反对迁都的。到了永乐十九年四月,也就是迁都北京后的第四个月,雷电击中紫禁城三大殿,引发火灾,将三大殿全部焚毁,这引起了朝野的震动。朱棣为平息舆论,甚至杀死了上书言事的官员。
朱高炽虽然没有表态,但他也对那些官员表示同情,即位之初,就恢复了因此事被贬的官员的职务。另外,在这场火灾,由于奉天殿被烧毁,朱高炽的登基大典不得不在奉天门举行,对此朱高炽很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而迁回南京,就不用重修三大殿,可以节省财政开支。
此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朱高炽虽然是朱棣的儿子,但他自幼就一直生活在南京,对于南京的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北京虽然是都城,但纵观朱高炽的一生,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南京的,对于北京的生活,他并不怎么适应。综合以上因素,明仁宗决定还都南京。然而,他的计划却没有成功!
原来一个多月后,明仁宗朱高炽就病入膏肓,死于北京紫禁城中,他至死都没能再回南京!接替朱高炽的是明宣宗朱瞻基,他的脾气秉性更像朱棣,所以他没有继续执行迁回南京的计划。虽然朱高炽在遗诏中,对迁都念念不忘,但明宣宗却没有执行,最终明朝的留在了北京,不过南京依然保留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
参考资料:1。《明太宗实录》;2。《明仁宗实录》;3。《明宣宗实录》;4。《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