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官,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呢

  还不知道:古代员外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员外”一词,其实源自官名,最后慢慢成了地主豪绅的代名词,这其中有着一系列的缘故。

  三国时期,魏国设置员外散骑常侍;三国归晋后,又设立员外散骑侍郎,这是最早出现“员外”二字的官职。南北朝时期,朝廷设有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员外官职。

  这时候的“员外”,都是皇帝近侍,身份显贵。

  隋朝的制度建设可以说对后续朝代影响最为巨大,开皇6年,隋文帝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副官,辅助尚书工作。

  所以员外郎又叫“副郎”。

  这个制度从此沿袭下来,乃至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尚书的副手都叫做侍郎、员外郎。

  “员外”虽然以字面意思讲像是编外人员,但确确实实是国家副部级领导。

  到了清朝,六部权力缩水,员外郎成了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挂钩,反而成了一种皇帝封赏的虚职。

  这就让“员外”慢慢的和财富联系上了,只要你足够有钱,就可以捐一个恩官员外当当。

  所以,很多的地主和商人都有了“员外”这种官职。

  于是渐渐的,老百姓就给自己周边的地主和豪商都安上了“员外”的头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