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穿越人”过世,留下造福中国的百科全书
一:贫病而死的“穿越狂人”
3月8日这一天,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沉痛的时刻: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3月8日,今天江苏江阴祝塘镇一户大宅院里。一位五十四岁的老者,在贫病交加里去世了。
这位老者,在当地乡人的议论里,一直都是个怪老头:明明家业富足,却从年轻起就出去乱窜,一蹿就是万里之外,家业都给糟光了。不久前病到走不动路,才被人抬了回来,到家后更卧床不起,直到这天溘然长逝。说起他这辈子,好些乡亲都不住感叹:何苦来哉。
就在大家的叹息声里,生命弥留时的“怪老头”,却早在床榻上爽朗大笑,面对友人的探视放出“狂言”: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身为一介平民,徒步穿越大半中华,一生伟业比肩张骞玄奘耶律楚才。这一生,我不悔!
三百年后的今天,这一段曾经的“狂言”,不知点燃了多少代地理学者的壮志热血。而这位“何苦来哉”的“怪老头”,更已成为全球地理学的丰碑人物。英国学者更给了他一句雷人好评:“倒像是个二十世纪野外勘察家”。他的辉煌,好像超越世界三百年的“穿越人”。
如此强大人物,正是明末伟大地理学家:徐霞客。
二:古怪家庭里的“旅游达人”
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号,万历十五年(1587)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富足的书香门第家庭。虽说是“书香门第”,但徐家在当地,早就是古怪的异类,世代无心科考功名,家里怪书奇书扎堆,天资聪颖的徐霞客,也就读了个饱,书中的山水地理,全成了少年时的奇幻想象。到二十来岁时,长大成人的徐霞客,更把功名仕途全当浮云,自诩“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高官厚禄有什么?是男子汉,就要旅行去!
满怀如此狂想的徐霞客,照各类史料说法,当时也受够闲话:你一个的大小伙子,不想着奉养老母料理家业,成天盼着抛家舍业往外跑?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可就在各种风言似冷水般泼来时,徐霞客的母亲却坦然站出来,亲自撑起了徐霞客启程的豪气:好男儿志在四方,儿子你想做什么,就大胆的往前闯!
如雏鹰冲天一番,二十二岁起说走就走的徐霞客,“驴友”生涯迅速爆表:每次出行都轻装简从,啃着野果就能徒步几百里,抓着山岭老藤在峭壁上健步如飞,困了就随便找棵树凑合瞌睡一通。之后的多年里,他爬上了雁荡山的最高峰,横穿了华山的绝壁,饱览了武当山的奇景,名气也不胫而走。但那时的他,还不敢走得太远。每年深秋的时候,都会如约踏上回家的路。因为鼓舞他勇敢去闯的母亲,一定在家门前苦苦盼着。
甚至也有时候,当他正徜徉在绮丽山河风光间时,对于家的怀念,却不经意间常如过电般袭来。比如当他踏上华山脚下的青柯坪时,思乡的情绪就突然弥漫心头。他不顾一切的疯狂向家乡奔去,横穿中原回到江阴故乡的宅院里,却见重病里的母亲,正咬着指头盼着他回来……
母亲的丧事办完了,多少奇峻的风光都看过了,何况穷家富路,家产早折腾没了大半,是不是该好好收心打理家业了?服丧期满后的徐霞客,却还是在乡邻们不解的目光里,默默踏上了旅途:如果说当年选择去旅游,还只是好奇。那么从此开始,旅行,已经成了他整个人生。
多少次旅行生涯里,饱览美景的徐霞客,把每一处景物铭刻于心,然后录于笔下。纵然先前中国历代散文大师,也从没有一个人,能如他这般,将亲历的景色写得生动如诗。其文笔精妙,恰如晚明散文大家钱谦益的惊叹:如甲乙之薄,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也同样是在钱谦益的拂水山庄里,兴奋畅聊旅途风光的徐霞客,更告诉了钱谦益自己从此的选择:“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二经,山川两戒,自纪载来,多囿於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後返。”
既然前人的地理典籍,充满那样多的错漏误传,那么就以我余下的人生,踏遍大明山河的每个角落,走遍前人未曾抵达的奇险之地。然后以我“如丹青之画”的笔墨,生动讲给你听!
满怀这前人不敢想的理想,他人生里最艰苦的旅途,就此开始。
三:造福中华三百年的“遗产”
崇祯九年(1636)九月,徐霞客与僧人静闻结伴出游,不料在湘江遭盗匪袭击。重伤的静闻溘然长逝。带着将静闻归葬鸡足山的承诺,背负骨灰的徐霞客翻过广西十万大山,再越过峨眉山,跨过金沙江澜沧江丽江,把静闻的骨灰埋葬在鸡足山迦叶寺里。然后郑重的望向更遥远的地方:我已送你回家,现在,就开始一场更史无前例的跋涉吧。
他从鸡足山出发,西出玉门关外,翻过白雪茫茫的昆仑山,抵达西风烈烈的星宿海。在这个远离中原三万四千多里的地方,他穿梭于藏人的部落里,感受着呼啸的高原狂风,惊叹于黄金宝塔的巍峨。这些当代驴友们时常兴致勃勃讨论,甚至驾车去闯荡一把的景致。三百多年前的徐霞客老前辈,就凭着一双伤痕累累的老腿,倔强走完。
在经过了数月流连忘返后,徐霞客终于踏上了归途。但三十年来精力旺盛的他,此时终于是强弩之末。行至云南丽江时,双脚就已肿到无法走路。还是靠了丽江府的太守帮忙,派人将他抬回了江阴故乡,家里除了苦苦等候的儿子,就只剩下破败不堪的宅院。但毕竟,回家了。
但就像为静闻大师的一句承诺,就慨然奔赴鸡足山一样。1641年3月8日这一天,送罢朋友的徐霞客,还在向儿子打听着老友黄道周的状况,听着黄道周被崇祯帝一怒下诏狱的磨难,不知不觉就悲从心头起,竟连饭都不吃一口。然后就在阵阵叹息中溘然长逝。三十年游览天下,亲历世事浮沉,徐霞客,依然是一个重情重义,满怀赤子之心的徐霞客。
而在他离去的怆然背影里,恒久闪耀历史的,却更是他这部耗尽最后心力的笔记:《徐霞客游记》。每一个字,都以他满怀赤子之心的笔墨真实记录,他记录了西南大地的奇特风貌,描摹了西南西北部落的风情百态,每一句话,都是晚明中国的山河风光。
而对于接下来的中国历史来说,这一部游记的意义,更超越了一部简单的旅行手册。它不仅仅是代表着古代中国地理学巅峰,有着强大国际意义的学术著作,更以生动真实的篇章,精细刻画了中华大地的风土地貌,堪称人文历史研究的宝典。甚至近代以来多次关乎中国发展的建设开发,都是以其为参考蓝本。它的文明财富,三百多年里,一直造福着华夏后人。
但比起这些伟大意义来,最值得每个生活中人读的,却更该是《徐霞客游记》里的每一段篇章,不止是文中的山山水水,更是字里行间里,跃然纸上的那个兴奋勇敢的徐霞客,如果有人说,成功就是像徐霞客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那更重要的事情是:无论历经怎样风霜,也要像徐霞客一样,永远有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