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曹营是个小人物,到了蜀国成了大将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魏蜀两国之间的“汉中之战”都有详细的描述,可以说“汉中之战”是蜀国真正鼎立三国的开始。
结果“汉中之战”曹营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曹操亲自引大军也难改失败的命运。汉中之战曹操败的很惨,不但失去了营中上将“夏侯渊”,更把他“丢”给了蜀国;没想到的是,原本一个曹营小人物,最后却成为蜀军中的重要将领。
曹操弄丢的这个人就是“王平”,三国后期蜀国重要的军事将领,可当时王平却只是曹营中的一个不知名的“校尉”。
汉中之战曹军大败,王平在大战中被蜀军俘虏。王平虽然身在曹营,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更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被俘后毫不犹豫的“降汉”。
王平作为“降将”刚开始并不被刘备所重视,当时只被任命为“牙将”、“裨将”,说白了就是个偏将。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之时,王平才初露头角。当时诸葛亮命马谡守街亭,王平为副将。但是马谡善于纸上谈兵,真到了实战中却不堪大用,最终丢了街亭这一北伐战略要地。
而当时的王平曾多次劝告不听,只得退在马谡身后为策应。马谡大败,曹军蜂拥而至,王平见败势已定并没有逃跑,而是吩咐其部下严阵以待,准备迎战。当时蜀军狼狈败退,唯有王平部队军容严整;曹军以为蜀军有埋伏,竟然不敢贸然进攻,后来王平还将败退的蜀军重新聚集,并成功退回蜀地汉中。街亭一战也宣告此次北伐失败,蜀国至诸葛亮以下全军皆罚,唯独王平因临阵从容,用兵有方而被提拔。
街亭之战,王平成功迈进了蜀国上将之列,并逐步成为当时蜀汉政权中手握重兵的将领。后来诸葛亮去世不忘斩了魏延,而王平就成为了魏延之后坐镇汉中的大将。
再说此时的魏国曹营,此时的“曹操”、“曹丕”、“曹睿”都已经去世,现在的皇帝是个小孩,名叫“曹芳”。当时“曹芳”年幼,军政大权落入曹氏宗亲手中,也就是曹真的儿子曹爽。曹爽知道父亲“曹真”与司马懿素来不和,曹真之死也被曹爽认为跟司马懿有莫大关系。
于是曹爽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司马氏,但司马懿早已看出这一点,早早的“辞官”隐藏起来。曹爽自以为得逞,就率大军再次攻伐蜀国汉中。
当时镇守汉中的正是王平,可手中却只有不足三万蜀军;而曹爽的魏军有十余万,诈称五十万。在这种敌强我寡,力量悬殊的背景下,有人建议王平放弃所有汉中周边关隘,撤军汉中城内死守待援。
王平断然拒绝了这种建议,反而他命令蜀军在“兴势山”据敌。蜀军在兴势山依地形,多立旗帜以为疑兵。果然曹爽率军行至山中,在王平军虚虚实实的多次打击下,最终被困兴势山中进退两难。
曹爽率领的十几万大军后勤补给线被王平掐断,俱史记载,这场仗魏军死伤惨重,仅是补给线上用于运输粮草的牛、马等畜生,损失数目就“倾一国之牛马……魏境百里不见牛”。毫无疑问,曹爽大败,这一战王平三万对十万,不但赢了,而且使曹魏大损国力,堪称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兴势山之战是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齐名的大型战役;而曹爽这场大败又使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一举将“曹氏”一门斩尽诛绝。至此“曹魏”名存实亡,而曹魏皇帝也变成了司马氏的傀儡。不久后,司马昭终于废掉曹氏皇帝,建立了“晋”王朝。
王平,不仅是曹操手下的无名叛将,也是蜀国后期的重要将领,更是灭“曹”立“晋”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