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都说太子朱标仁爱谦后,历史真相究竟如何

  明朝太子朱标是朱元璋同志嫡长子,史书记载朱元璋对这个儿子非常寄予厚望,千方百计培养他成为大明王朝今后的掌舵人,在朱元璋还是吴王时,朱标就是吴世子,朱元璋一建立明朝即皇帝位,马上册封朱标为皇太子,恩宠厚爱可见一斑。

  朱标同志虽然37岁就英年早逝了,没来得及享受登上九五之尊的荣华富贵,但史书对其的描绘却一直正面阳光,尤其谈到朱标的仁爱谦后方面,都一致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呢,我们细细品读下。

  一、为师求情

  洪武十三年,朱标的老师,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因其长孙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祸,其次子宋璲与孙子宋慎都被朱元璋诛杀了,向来喜欢搞连坐的朱元璋杀气腾腾,打算把宋濂一并料理了,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噤若寒蝉,鲜有人敢为这位曾经的“开国文臣之首”说上一句话。这时,朱标同志冒着极大的风险向当时处于暴怒中的朱元璋求情,宋濂才得免一死,但是被流放到了四川茂州。

  二、为晋王求情

  晋王朱棡(gāng)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秀英所生嫡三子,也就是朱标的三弟。朱棡(gāng)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四月获封晋王,洪武十一年(即公元1378年)到太原就藩上任。

  这位晋王同志在就藩前,在老爹朱元璋面前还是老实人一个,可能是跟着猛人朱元璋太久了,长久受到了压抑,所以一去太原上任就释放出了天性出了事情。出了什么事情呢,主要有三件,一是在去太原的路上不知怎么的,可能是伙食不合口味,还是想显示下晋王的威仪,反正就是处分鞭打了膳夫(掌管领导饮食的官),这个事被朱元璋知道后,被朱元璋狠狠地训诫了一番。二是朱棡(gāng)到了藩国后,可能天高皇帝远,老是无法无天,老子天下第一,干了很多不法的事情,被告到了朱元璋那里。第三个问题就更大了,有人向朱元璋同志打报告说晋王要谋反,这回触怒到了朱元璋的底线了,决定好好收拾一下这个三儿子。晋王朱棡(gāng)听说朱元璋要收拾自己,他还是了解老爹性格的,赶紧活动找人给自己说情,但是朱元璋发起脾气来谁还敢去说什么,最后还是大哥朱标出马,力保朱棡(gāng)只是心性不成熟,闹点小事情,绝不敢搞什么谋反的事情,朱元璋看在老大份上,才放过了这个朱棡(gāng)。

  此后这个朱棡(gāng)也是争气,收起了以前的小脾气,从此待人恭顺有加,再也不摆晋王的架子了,满朝文武对他口碑也有了改观,朱元璋对他也越发重视起来,让其多次领兵习军事。

  三、为秦王求情

  秦王朱樉(shǎng)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15岁的朱樉同志就被封为秦王。洪武十一年(即公元1378年),23岁的朱樉到自己的藩地就藩。应该来说,朱元璋还是比较看重朱樉(shǎng)的才能的。经常让他到关西边塞巡查,整顿军队的记录,上报士兵将士赏罚的建议和报告,朱樉(shǎng)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将士们也很卖命,打仗上阵很积极,很好地抵御了关陕的戎狄,朱元璋对他也很满意。

  可是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更何况是伴君如伴虎,于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元璋刚将朱樉任命为宗人令,2年后,朱元璋同志不知道又收到了什么黑材料,就以朱樉过失太多为由,将其召回京城,而且让皇太子朱标下去调查朱樉以前的工作有没有失职犯错的地方。朱标接到这个任务后,经过一番所谓的调查,回来后向朱元璋力证二弟的清白,并以自身作担保,才让朱元璋于第二年放了朱樉(shǎng)回到藩地。

  读完朱标的几个小故事,固然为朱标同志身居高位却不骄不躁,仁爱谦后的品性所折服,但我心里同时对另外一人更添敬意。这位同志就是朱标的父亲朱元璋。我们知道朱元璋幼时艰困,历经千难万险建立了明朝基业,一生杀人无数,所信奉的一般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准则。但他一手一脚教出的儿子,大明王朝的接班人却如此谦恭仁爱,心怀仁慈,说明朱元璋同志深知马上打天下,治天下却要靠胸怀和格局的道理。而且,朱元璋在世时,朱标树立了如此良好形象,且对各个兄弟都恩惠相加,试想,如果朱标继位,今后实行国政,还有谁人不服,谁人造反还有市场。只是可惜,天算不如人算,朱标的英年早逝,让朱元璋棋盘上的每一个重要棋子,都没有按他的预定棋路去走,可能这就是历史,无论你再强再有本事,也不能永远左右它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