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之一:前凉的发展史
前凉(301-376)是十六国之一。
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凉州牧,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
晋惠帝永康二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大筑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抚定地方,多所建树。
永嘉之乱,天下分崩,独张轨贡使不绝,并遣将北宫纯勤王赴难。
311年,洛阳沦陷,怀帝北掳,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很多士族、百姓流入凉州。他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今青海西宁)郡界置晋兴郡,以处流民。又铸五铢钱,通行境内。
愍帝司马邺即位长安,张轨又遣将宋配助卫京师。
314年,张轨病死,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
316年,前赵大司马刘曜率军长围长安,12月11日在外无强援内无粮草的情况下晋愍帝被迫出降前赵,西晋亡。
317年三月,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张氏世守凉州效仿窦融,长期沿用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年号,向东晋俯首称臣。但其名为晋臣,私下却亦向汉赵、后赵称臣。可见张氏凉州实则独立(或者讲至少是半独立)的割据政权,而并非东晋实际掌控的地方势力,史称“前凉”。
若张茂私下建元永元确有其事,则意味着前凉于320年客观上成了独立于东晋的政权。
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发生过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324年,前赵封张茂为凉王,这是前凉王号之始。
345年,张骏称假凉王。349年,张重华称凉王。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353年,张重华死后,皇位被奸诈的张祚夺走,张祚自称凉公。
354年,张祚称凉王,追谥诸王,追封张轨、张寔为凉王,改元“和平”。359年,张玄靓去王号。
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苻坚封其为归义侯。
前秦淮南淝水之战时张天锡趁机投奔东晋,得了个官,桓玄篡位作乱时过世。
张氏的前凉政权依靠凉州大姓﹐并始终对东晋表示忠诚﹐藉以维系人心。各代统治者除张祚外,都自居晋朝的刺史或州牧,接受晋的封号。张骏为了和东晋通使命﹐甚至不惜向成汉李雄称臣,以求假道。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重要地区。
折叠复国余烬
张大豫是张天锡次子,被立为世子,张天锡投靠东晋时,他来不及随往,又怕前秦苻坚加害,无奈投奔长水校尉王穆,在河西由焦松、齐肃、张济等人拥立占据阳坞,自称凉王、抚军将军,改元凤凰。
不久,前秦将领吕光奉皇帝苻坚之命征讨张大豫,吕军一时大败,但张大豫不纳智囊王穆之言,因胜而骄,用强兵伐吕,虽得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相助,但吕光寻机攻破对方兵营,张大豫军大败。张大豫逃奔广武,被当地人捉住交给了吕光,被吕光斩杀于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