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楚怀王为什么拘张仪,张仪诳楚的故事介绍

  张仪是谁?熟悉战国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谋略家和纵横家,鬼谷子先生的门下高徒,亦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苏秦的昔年同窗好友。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周旋于各国间的政治韬略家,素有战国第一“拆台高手”之称,他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张仪辉煌的生平事迹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有明确记载。《史记》第七十卷第十篇《张仪列传》中,详细收录了关于张仪从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到辅佐秦惠王,被封秦相的坎坷经历,而后运用韬略之术巧妙游说各国,逐步瓦解六国之间强有力的军事同盟关系,使六国纷纷由原本的合纵抗秦逐渐转化为连横亲秦的故事。日后秦朝诛灭六国一统天下,张仪可谓功不可没,也因此,他被秦惠王封为武信君,一度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

  秦惠王驾崩后,秦武王继承了王位,此时天下大势已定,许多功臣良将也不免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尽管由于秦武王的诸多猜忌和厌恶,身为宰相的张仪同样遭受到鸟尽弓藏的命运,然而富有远见卓识的他依然不失为战国诸多谋臣之中结局最好的一个。在秦武王登基不久之后,张仪遂一纸辞呈主动辞去了秦相之位,离开秦国,回到故乡魏国继续仍宰相一职,两年后寿终正寝,家人妻儿皆平安。

  楚怀王拘张仪

  公元前331年,历经一系列强国战略的秦国已渐渐强大起来,秦惠王遂以武力威胁楚怀王,企图得到黔中一带富饶的楚国领土。此时,楚怀王正为前番受到张仪的耍弄欺骗而愤恨不已,便趁机向秦惠王提出只要向楚国引渡张仪,自己就愿意献上黔中地区的要求。

  能兵不血刃得到楚国大片领土,秦惠王当然十分乐意,然而如此一来就要牺牲足智多谋的张仪,这又令他十分为难。正在秦惠王为此大伤脑筋之时,张仪主动提出愿往楚国为人质,接受楚怀王制裁的决定,秦惠王顺水推舟,欣然允许。

  张仪赴楚之后,楚怀王二话不说,将其拘禁,准备杀了他。

  这时,素来与张仪交好的靳尚立刻对好友展开了营救行动。他先向楚怀王进谏道,大王拘禁了张仪,秦王势必震怒,如此一来天下诸侯见楚国与秦国交恶,必定纷纷投秦,孤立楚国,而使楚国地位一落千丈。

  楚怀王正细想臣下的这番言论之际,靳尚又对怀王的宠妃郑袖出言恐吓,声称她即将在楚怀王面前失宠,原因是秦王有意将秦国能歌善舞的美貌公主嫁与楚国国君。公主的娘家秦国不仅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更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一旦她得到楚怀王的宠幸,那还有您的容身之地吗?

  一番言之凿凿的分析,顿时吓得郑袖花容失色,不知所措,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依照靳尚的授意,想尽办法说服楚怀王释放张仪。

  张仪诳楚

  张仪诳楚的故事出自《资治通鉴》第三卷,指秦相张仪为达到瓦解楚国与齐国军事同盟的政治目的,采用欺骗手段使楚王断绝了齐国的邦交,从而一举消灭了楚军主力的典故。

  古往今来,不断有人猜测,张仪之所以对楚国下此狠手,乃是因为楚国宰相昭阳曾因怀疑张仪盗取和氏之璧,当众施以鞭刑,张仪怀恨在心的缘故。然而事实究竟是否真是如此呢?从《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事件原文来看,不难窥见,楚怀王的短视近利与秦王的雄才伟略形成鲜明对比,因而楚国遭遇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楚怀王的治国方略出了问题,而张仪的花言巧语,不过是抓住了楚怀王好色贪利的性格弱点而已。

  原本齐楚之间的军事同盟是使秦国忌惮,从而不敢轻易对两国采取军事行动的保障,而楚怀王居然因为张仪口头承诺的六百里国土和秦国美女,不加思索就与齐国绝交,甚至听不进贤臣陈轸的劝谏,这所反应的事实无非亮点:一、楚怀王本身是个傲慢自大、鼠目寸光的昏君,辨不清唇亡齿寒的道理;二、齐楚之间虽为军事同盟,可彼此相互不信任,并不是牢不可破的战略联盟。明确了这两点,张仪的拆台妙计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直到后来,张仪回到秦国,矢口否认向楚国敬献六百里国土的承诺,楚怀王才如梦初醒,明白自己中了张仪的诡计。盛怒之下,楚怀王倾全国之力举兵伐秦,却被早有准备的秦军杀得大败而归,致使楚军元气大伤,楚国屈辱割地求和,从此再无力量与秦国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