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坚持反清复明,后来东渡日本结局怎么样?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之瑜。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又与清军混战,入关之后的八旗满洲兵横扫中原,已有问鼎之势,这与一般的改朝换代不一样,这次是异族入侵,明朝时期的汉人已经有了比较强的民族意识,对于这个结局,很多人无法接受,开始反击,而江南地区由于文明最为昌盛,所以也是反清最为坚决的地区。
在江南地区的浙江余姚,有这么一位学者朱之瑜,他其生于官宦世家,其为人正直,学术精通,崇祯十一年(1638年)还曾以“文武全才第一”荐于礼部,但他看不惯朝堂混乱,官场黑暗,所以不求功名利禄,而是关怀天下苍生。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好几次想用他,但是由于南明奸臣当道,他没被启用成功。
然而当清兵攻破江南的时候,他却奋起反抗,在多地组织抗清活动,甚至还渡海到日本来筹措复国之资,但是由于日本的锁国政策,他没有成功,便返回到舟山;但是他却不幸被清兵俘虏,清将刀剑加身,逼他剃发投降,然而朱之瑜视死如归,死不投降。这感动了清军中的汉人将领刘文高,刘文高悄悄放了他,此时东南沿海已经大势已去,他努力十多年没有成果,1661年,为了保护自己,成全节义,他毅然再次渡日。
此时的日本是锁国的,中国人其实是无法居住,但是朱之瑜实在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学者,江户幕府亲自下旨,破格允许他居住日本,当他到了江户的时候,德川光国甚至亲自执弟子礼,切不敢称呼其姓名,德川光国请他取一个命好,朱之瑜以故乡“舜水”为号,以示不忘故国。
舜水先生在日本四处讲学,传播文化,深得日本学界敬佩,而且心念故国,虽然自己生活困苦,但一直在筹措经费,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复国起义做准备,1682年,他在日本去世,其众多日本弟子痛哭感念,德川光国更是率诸朝士临其葬。为了表达他不忘故国的志向,连他的坟墓都是明朝样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