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自己不投降,为什么却全力支持自己的弟弟投降?
在历史长河中,文天祥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文天祥支持弟弟投降这个故事吗?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了国家大义,领兵抗元,宁死不降。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文天祥还有个亲弟弟,选择了投降元朝。当然,文天祥弟弟是贪生怕死之辈吗?其实不然,他选择投降元朝,是有原因的。
我们都清楚,中国古人讲究仁义道德,讲究忠义和孝道。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忠孝难两全,这就需要人们做出抉择。对此,文天祥选择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因此留下了千古美谈,是为忠。而文天祥的弟弟则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他带着母亲和家人投降了元朝,保住了母亲的性命,是为孝。而这也说明了生多个孩子的好处,倘若文家只有文天祥一人,或许他将会很难抉择。
文天祥,吉州庐陵富川(今江西吉安县)人,是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也为南宋的苟延残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文天祥终究无法以一己之力抵抗住元朝的大军,并于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忽必烈对文天祥极为欣赏,并以中书宰相之职。但是,文天祥却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最终被杀。
而文天祥的弟弟为文璧,比文天祥小一岁。文璧在惠州之时,遇到了势如破竹之强大元军。文璧对时局进行了分析之后,觉得南宋大势已去,于是开城投降,成为了一个降将。后来,文璧做了元朝的临江路总管兼府尹,保住了整个家族的性命。
文璧一人当了元朝的官,但文氏一族都隐而不仕。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文天祥的对比,很多人对文璧都是不屑的,觉得他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当时就有人写诗讽刺他,“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溪山就是指文氏兄弟,文天祥号文山,文璧号文溪。
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文天祥其实对这个弟弟也是理解的,他曾经在写给三弟文璋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同时,文天祥在给文壁过继给自己的儿子文升写信时也说:“汝生父(文壁)与汝叔(文璋),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也就是说,倘若没有文璧牺牲自己的名声,或许文家将面临着灭亡的惨剧,或许惠州整个城池的百姓都会被屠杀。如果是如此的话,或许文天祥英勇就义之时,也会有所犹豫,至少也会有很大的遗憾,因为没有尽到孝道。虽从古代伦理道德上说,文璧与兄长比不够伟大,也不忠于君主,人们都称赞文璧“孝悌无双”。
此外,虽然文璧选择了投降,但是其实在一定意义上他也不会为人们所诟病,因为此人在当临江路总管时也奔走于安置战后流民,是个关爱百姓的好官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文璧的选择也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的,至少是无愧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