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混战中,为什么没有蛮夷入侵华夏?
说到蛮夷,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三国时期,从黄巾起义至晋武帝灭吴近百年间,战乱四起,军阀割据。但是在这昏暗的时代里,即使汉人们自己杀来杀去,却没有任何少数名族对中原地区进行大面积入侵。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看看曹魏一家对少数名族战役的成绩单就知道了。
三国时期,对少数民族作战次数最多还属曹阿瞒。根据有记载的与少数名族战役,总计达到34场,1败1平32胜,胜率高达惊人的95%。在这几十次战役中,征伐乌桓算是最大的一场了。
曹魏能够轻易的搞定乌桓部族,还要感谢汉武帝。在元前119年,汉武帝把盘踞在中原北方的最大隐患匈奴打败。在两汉数百年间,匈奴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在征讨匈奴的战役中,乌桓作为一只北方游牧民族势力,毫不犹豫的归附了汉朝,因此没有受到霍去病部队的攻击。两汉期间,乌桓部族被迫一路南迁。但是到了东汉末年,随着中原军阀割据,汉朝没有时间去搭理他,乌桓就不声不响的扩大军力,成了北方一大隐患。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亡,他的两个儿子就一路北上到了辽宁一带的乌桓族势力范围。这两批部队聚头后,以图再起。曹操决定彻底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稳定北方局势,于是挖沟渠,为前线运输供给。公元207年,曹操任大将军兼虎豹营都统,领帐下数员大将开始了乌桓征讨。同年八月,曹操部队大败乌桓,袁氏兄弟仓皇投奔至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不敢牵扯其中,直接将两兄弟斩杀于城门前。乌桓之役结束后,曹操伐吴攻蜀再无后顾之忧。
除了攻击乌桓,与东北鲜卑打的也不小,由于用力太猛把这个国家打的四分五裂,首领也被杀了。之后又两征高丽,攻破主城,以至高丽差点灭国,皇室被迫迁都。自曹操对外34战之后,少数民族部落从此就安份多了,降的降,灭的灭,还是曹家有手段啊。
客观的讲,此时的少数名族军队和西汉初年已经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四十四年间,经“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后,匈奴帝国被打的七零八落,累积歼敌军十五万,即使是在汉初,匈奴最鼎盛时期,其人口也就百万左右。经此大战,匈奴人口锐减,从此渐渐走向衰弱,直到东汉末年也没有缓过神。
曹操征战乌桓得胜归还的途中看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曹家军,英气逼人,甚是欢喜。再回头望见自己花白的胡须,感叹之下写下一赋,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果老天再给曹阿瞒20年阳寿,一统天下未必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