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的武器是什么?剑有九把,每把都有故事
公认吴王夫差剑有九把,每把都有故事,寒光凛凛,价值连城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中,有一个著名的场所叫做剑冢。那里是独孤求败留下的葬剑之所,杨过不仅在此学会了卓越的剑术,还取得了玄铁重剑,让人心向往之。其实,传说苏州虎丘山吴王阖闾的坟墓也是一座剑冢,那里有“专诸”、“鱼肠”等宝剑三千陪葬。
这座被成为“剑池”的阖闾墓,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被挖掘,也只是存在传说之中。不过,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同样是爱剑之人,他曾经铸造了一系列的青铜剑,目前公认有九把是真品,成为稀世之宝。
其中一把吴王夫差剑是在1976年的河南辉县,它长58.3厘米、格宽5.5厘米,是一把宽剑。剑身之上,遍布花纹图案,并且刻着“攻痦王夫差自乍其元用”十个字。从外观上看,虽然有绿绣,但闪现着青光,而双刃依旧非常锋利。美中不足的是,剑茎上绕绳已经不见踪影,只留下痕迹,剑格内镶嵌的绿松石脱落了不少。后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这把宝剑。
同年,在湖北襄阳蔡坡M12号大型古墓中也出土了一把吴王夫差剑。剑身上的铭文是“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10个字,与上一把大同小异。它的宽度是3.5厘米,是一把窄剑,但遗憾的是,这把剑出土的时候,锋锷已经严重腐蚀,残存长度只有37厘米。
当时考古工作者对此把握不足,便将资料和照片寄给时为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确定实为吴王夫差剑后被湖北省博物馆收藏,大概就因为它的品相严重影响了价值,同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名扬天下,而这把吴王夫差剑却默默无闻,只是偶尔作为陪衬与越王勾践剑共同展出。
最早发现的吴王夫差剑应该是1935年于安徽寿县,剑长58.9厘米,宽5.3厘米,形制很像河南辉县出土的那一把,铭文也是“攻王夫差自作其元用”。这把宝剑曾经是著名古器物学家于省吾教授收藏,并因还有另一把宝剑而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双剑誃”。后来,于省吾教授将此剑捐赠给国家,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除了考古出土发掘外,废品收购站中也曾发现了两把吴王夫差剑,成为了重要“来源”。一把是在山东平度发现的,长57.8厘米,宽5.8厘米,另一把是在河南辉县发现的,上面都刻有2行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前者被山东省博物馆所收藏,后者则被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这两把宝剑的形制与上述宝剑差不多,只可惜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那把宝剑,剑首与剑锋都有残缺,应该是出土后保存不当造成的,略显美中不足。
上述的吴王夫差剑,保存状况都不是太好,与名震天下的越王勾践剑相比大为逊色,但是在苏州博物馆所珍藏的吴王夫差剑,则是无上妙品。它剑长58.3厘米,宽5.5厘米,制作极为精良,被戏称为“吴老大”。
即使距今2500年,仍然放出幽幽的蓝光,寒气逼人。它的剑尖很窄,只有很小一点,但在高倍放大镜下观看,明显被打磨成六至八个截面,提高了刺穿能力。根据苏州博物馆的测试,在不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自身的重力,它可以轻易切开12层宣纸。
这把宝剑很可能出土于江西,在1991年时出现于香港,台湾著名的青铜兵器收藏专家王振华、王淑华夫妇为它甚至卖掉了一块地,才从已经交付定金的日本收藏家手中夺回。
经过长期的接洽,2014年苏州市政府以4250万元的价格征集了王振华、王淑华夫妇的58件旧藏青铜兵器,其中就包括这把举世无双的吴王夫差剑,一举弥补了苏州博物馆缺少吴国名剑的缺憾。
另外三把吴王夫差剑,一把是河南洛阳出土藏于洛阳博物馆,一把是山东邹县出土藏于邹县文管所,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藏辉县文管所,但品相上都不尽如人意。另外私人藏家和国外机构也号称有吴王夫差剑,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