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清朝时期的铁路是什么样的,甚至灭亡后才宣告建成

  还不知道:清朝修铁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1881年中国第一条自建货运铁路——唐胥铁路动工兴建之前,朝野各方对铁路这个舶来品还存在巨大的争议。

  虽然支持者很多,李鸿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都极力倡导修建铁路,但反对者只需要用一句话,就堵住了支持者们的嘴巴:“烟伤庄稼,震动寝陵。”庄稼牵涉民计民生,寝陵事关祖宗香火,谁敢在这方面犯错?

  于是,虽然早在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就在上海闸北到吴淞口之间建成了1条长14.5公里的窄轨轻便铁路,但这条铁路很快就被清朝花费重金购买,拆毁铲平。此后,长达5年时间,清朝再也没有修建1寸铁路的计划。

  当然,时代的发展,不会受制于一些盲目保守的官僚。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军用和民用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特别是北洋水师初步建成,对于铁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北洋水师舰船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煤矿作为动力,以前采用的人力和骡子运输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北洋水师舰船的需求。因此,必须建造一条铁路,将开平矿务局的煤炭,运送到数百里之遥的天津大沽口,满足停泊在那里的北洋水师舰船需要。

  于是,在李鸿章等人的反复努力下,终于修建了唐胥铁路。虽然在铁路建成之初,限于清廷不准在铁路上使用蒸汽机的禁令,一度出现运输工人用驴、马拉着煤车在铁道上滑行的可笑之举,但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一年后,唐胥铁路开始使用中国技术人员自己动手设计改造的“龙号”机车曳引,实现了机械动力。

  有了唐胥铁路是远远不够的,1886年,李鸿章奏报朝廷同意,以“所开新河历年浅阻,原修铁路止二十里,运煤迟滞,恐误各兵船之用”为由,“从胥各庄至阎庄沿新河南岸接修铁路六十里”,建成了唐胥铁路的延伸段唐阎铁路。1887年,唐胥铁路展筑至芦台北塘口,即唐芦铁路。

  唐胥铁路、唐阎铁路、唐芦铁路的相继建成,似乎并没有“烟伤庄稼,震动寝陵”,反而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开平矿务局挖掘的大量煤炭,得以通过这些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到各方,堵住了保守派官员的嘴。

  甚至,就连一些之前强烈反对修建铁路的官员,也成了修建铁路的支持者。比如刘坤一。早在1874年,时任江西巡抚的刘坤一就明确表示反对修建铁路,认为西方列强一直图谋在中国修建铁路,如果中国自己修建铁路,将会引起西方列强的非分之想。他企图采取禁绝铁路等形式,来阻止西方列强的入侵。

  但是到了1895年,深受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刺激的刘坤一,主动上了《请设铁路公司开办折》,请求推动铁路建设。由于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一时半会儿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刘坤一竟然建议向外国借款,以及向外国商人发行股票筹措资金,利用外资来新建铁路。

  突破了铁路的心理障碍后,一条条铁路纷纷出现在中国南北大地上。台湾铁路、关东铁路、胶济铁路、芦汉铁路等先后建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光是在1909年,清朝就一口气兴建了宁省铁路、齐昂铁路、京张铁路、汴洛铁路、张绥铁路、清徐铁路、川汉铁路等7条铁路。

  据统计,从1881年到1911年,30年间清朝一共修建了50条铁路,总长度达9100多公里,遍布全国18个省市。有的铁路,比如台枣铁路,甚至到了清朝灭亡后才宣告建成。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朝铁路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