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朱棣的永乐一朝有多繁荣?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你们知道朱棣所在的永乐一朝是否繁荣?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明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他的寿命是比较长的,而且比较稳定,作为最后一个汉文化为主的朝代,经历了十六位性格各异、极具特色的帝王,始终能保持其稳定性,是很不容易的。明朝在永乐嘉靖等朝代经历了十分强盛的年代,同时也终将迎来末日的余晖。李自成率领着十八骑兵突围,放走了自己的敌人,也是错失了最后一次挽救自己的机会,直到闯王杀进北京城,大明崇祯帝吊死在大槐树上,明王朝的一统宣告结束。而对于明朝的诸位皇帝,特色各异,开国的太祖生平自然不必说,单说他性格,比较暴戾,说是暴君也不为过。但他的儿子朱棣如何,我们来看看他的王朝兴衰。

  朱棣最大的争议在于他上位不是很光彩,朱元璋前半生一直在为自己的长子朱标铺路,也就是太子,做了许多的准备,屯兵布将,发展国力,为的是给朱标一个富足的家底,得以成事。北元之所以存在,就是朱元璋留给儿子的一块肥肉,以后可以载入史册,但是朱标早死,导致朱元璋大杀功臣,反过来给自己的孙子铺路。连剩下的几个儿子都分配到边区去戍守边疆,少数民族威胁最大的,就是实力强大的北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元被打败赶出中原,但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上马能战,必须要北边有一个强有力的防御作为帝国中原的屏障。

  朱元璋诸子中,朱标性格温和,适合新帝国的需求但是早死,朱棣随军多次出征,战功可以,能力不错,于是被安排在北疆,幽云一带,屯大兵,以防御蒙古。但是朱元璋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打造的铁桶帝国,被自己的儿子所打破。朱允炆继位后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藩王势力太大,于是先从小的藩王,听话的裁起。但是朱棣却不好惹,手底下重兵在握,依据有利地势,对抗南京。朱元璋留给自己孙子的文官集团还是可以的,但是武将就很少了,老一辈的被朱元璋杀尽了,此时面对朱棣这只猛虎,显得束手无措。

  朱棣并没有等待,而是看准时机,带着骑兵南下,直扑南京城,各地方的守卫不是很激烈。毕竟不是异族入侵,需要搏命,只能说给人家打工,象征性对抗,当然也有死忠建文帝的,但是也被打败了。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朝廷可能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但是建文帝已经输了。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即使朱棣是借着清君侧的幌子,这事已经做绝,就不会再留余地。

  朱棣继位后,对外宣称自己的侄子已经死了,但是仍旧在派人寻找,这是他毕生的心病。朱棣一朝,治理的其实算可以了。文化方面的贡献很高,说到永乐大典,大家都很熟悉,编书这种事,很消耗人力物力,一大堆才子文人聚集起来,显示出明朝的文化繁荣。经济更不用说,郑和这位仁兄带着几十艘大船,在南洋巡视交流,一时风头盖世,彰显大国气质。军事上朱棣继承了朱元璋的军事眼光,常常亲子带兵打蒙古,算是解决了蒙古的遗留问题,还把首都迁到北京,我皇帝为大明守国门。

  那朱棣真的就这么厉害?他是有污点的,那就是在南京攻破之后,他于情于理都要杀的三个文臣,齐泰等三人,这三人是立主削藩的,他打的名号就是靖难,这几人是罪魁祸首啊,如今不杀不行,其次就这几个人骨头最硬,反抗最激烈,自己南征吃了不少亏,也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必须杀。齐泰等三人是朱元璋临死时候召集来的,作为孙子治国的文官集团。齐泰是削藩派的主力,两次被罢官,最终在与朱棣战斗之时身死。黄子澄则是话分两开的,应该说是最受信任的,从小陪着朱允炆读书,也是极力推荐李景隆的一派,但是此将却葬送了明军大部分主力,昏庸无能,但黄子澄的忠诚也值得肯定,不向朱棣投降,被杀肢解而死。方孝孺是当时的大儒,因为不想给朱棣写一份继位的文章,而被朱棣气愤杀死,牵连族人。

  朱棣死后谥号明成祖,说明他的功劳是被认可的,但是在这件事上,他始终是错的,这一朝的开始,就是在累累白骨之上的,无论如何都不会更改。建文帝的幽魂在郑和的舰队之间游荡着,在大明帝国的疆土上埋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