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为大宋王朝立下如此卓越的功勋,为什么后人对他的形象如何模糊不清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宰相赵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历史上,在军师或是谋事这一类人当中,诸葛亮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相比之下,赵普这个人的名字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再进一步比较,诸葛亮是智慧与道德的双重化身,留下了太多精彩的故事。什么诸葛连弩、馒头、孔明灯、木牛流马等等的发明,形象几乎接近于完美。而正史中对赵普的基本描述是“少习吏事,寡学术”,就是说不学无术,自幼的理想是成为权力场中的混混儿。这样一个人听起来就相当讨厌,根本没有什么可让人欣赏的。
但事实上,刘备的蜀汉政权只能算是一股地方割据势力,从头到尾、满打满算也不过存在了五十年,其中由诸葛亮主持工作的二十年虽然治理的不错,充其量也只是勉强做到了偏安一隅,最终还是在三国中第一个灭亡。而赵普辅助自己的君主建立了一个历时三个多世纪的大王朝,他对大宋之功是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的。陈桥兵变他就是主谋之一,除了黄袍加身的皇帝本人,他是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对这个国家的建立有着最重要的贡献。此后的“杯酒释兵权”,他又是主要的设计师。同时,他还参与了这个国家诞生之初几乎所有重要方针、路线的制订,他提出的治国方略帮助大宋实现了中央君主的高度集权,决定了整个宋朝的基本走势,甚至对后世也有着重大影响。
作为一个“习吏事、寡学术”的半吊子书生,赵普在政坛的建树是令人惊讶的,而他的贡献还不止于内治方面,宋初剿灭周边各国的军事扩张战略竟然也是靠他“襄赞定策”。明人刘浚有一幅著名的《雪夜访普图》,描绘的就是赵匡胤雪夜上门访问赵普,共商“先南后北”扩张计划的故事。
赵普为大宋王朝立下如此卓越的功勋,却只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非常模糊不清的形象,这似乎很不公平。但凡事一定有其原因:此人的个人品质实在难以恭维。
赵匡胤曾经为了赵普而发明过一个不太常用的成语:“鼎铛有耳”。有个叫雷德骧的御史中丞(可以大致理解为监察部长兼中央纪检委主任),劾奏赵普强占市人宅第,聚敛财贿。皇帝大怒,斥责道:“只要是像鼎和铛这样有耳朵的东西就听说过,赵普是我最器重的人!”命令左右拖着这位大臣在庭前绕了好几圈,帽子都掉到了地上,还警告他不许对外人说起赵普的事。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如此没有原则的袒护,自然不可能让朝中臣子们信服,大家心里会怎样看待赵普,是不难想象的。
史载,有一次宋太祖登门去看望生病的赵普,看到廊下堆有刚送来的十瓶礼物,就问是什么东西。赵普说是吴越王钱俶送的海货。皇帝好奇,打开一看,却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黄金。皇帝当时心情很好,告诉赵普受之无妨,并笑言:钱俶大概认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决定吧。话虽如此,这件事却一定会在皇帝心里产生阴影。后来,皇帝又发现了赵普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展府第等很多问题。这些公忠其表、谋私其内的行为,终于使赵普逐渐失去了皇帝的宠信。
当初受太祖袒护时,赵普有恃无恐,连太祖的弟弟赵光义都不放在眼里,两个人矛盾很深。太祖死后,赵光义继位成为了太宗皇帝,赵普被贬出京城。由于太祖的死太过突然,而“兄终弟及”并不合宗法,此事遂成宋初又一桩千古疑案,当时朝野中的舆论就对太宗颇有不利。于是赵普主动向太宗示好,密陈说自己手里存有杜太后留下的遗书,早已约定了太祖死后传位于太宗,即所谓“金匮盟书”。从各方面分析,赵普提供的应该是伪证无疑,而他这一举动对赵光义的意义自然非同小可,从此他又得宠于太宗皇帝,在朝中东山再起。不过,以这样的品行,纵然成就了千秋功业,也很难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