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他想过造反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曾国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汉族,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书生门第家庭。同治中兴第一功臣,湘军的创立者、统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自由勤奋好学,6岁入私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五经,14岁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组建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

  1860年咸丰在承德病逝时,湘军将领李元度给曾国藩送上了一副对联“王侯无种,帝王有真;鼎有轻重,似可问焉”。曾国藩把对联收下,看了看,放一边,一个字也没说,李元度识趣的退下了。曾国藩的老乡、肃顺的幕僚王闿运,千里迢迢去和曾国藩面谈此事,曾国藩从头至尾一言不发,最后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两个字,然后转身离开。王闿运走近一看,竟是“荒谬”二字。

  曾国藩过生日时,时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递了张字条给他,曾国藩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呼?曾国藩依旧不说一字,随手就给撕掉了。天京陷落后,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曾劝曾国藩反清自立,并愿召集旧部助一臂之力,被曾国藩在南京处死。

  曾国藩是理学信徒,他的人生理想是做信仰、道德至上的圣人,而不是政客。他推崇“诚”,若起兵反叛朝廷,就是对自己过去的彻底背叛,是不诚,是欺世盗名。对于曾国藩这种理学家而言,宁愿死,也不会这么做。

  清政府从入关时就对汉人不放心,防备之心一直都有。咸丰四年,湘军攻下武昌,咸丰对曾国藩靠一己之力招募几万兵丁,深为忌惮。1864年曾国荃攻下南京,清政府不允许“八百里红旗报捷”,也没有兑现“取江宁者封王”的许诺。王佳、官文牢牢占据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材分别坐镇扬州和镇江,僧格林沁屯兵鄂皖之间。

  熟读《易经》的曾国藩深知盈满则亏的道理。1864年湘军发展到鼎盛时,也正是此时湘军大踏步的走向分裂的时候。湘军集团内部派系林立,名义上有30万,但曾国藩真正能指挥的动的只有12万,而这12万中,属他一手带出来的只有5万。其余兵力均属湘军不同的派系,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左宗棠和沈葆桢。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早和曾国藩离心离德,已被清政府拉拢过去,成为了湘军背后的两把利剑。

  湘军经过长期征战,早已没了当年的朝气,腐败程度比起绿营有过之而无不及。靠这支名声早已败坏的军队争天下,天下谁人会跟随?

  曾国藩一旦黄袍加身,北宋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的历史悲剧恐怕又要上演。曾国荃倔强狠毒、野心勃勃,更甚赵光义数倍,他能带头劝进,就能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祸及子孙的事万万不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