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女娲的陵墓到底在哪?山西、云南、还是河南?

  女娲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天地之母神,其创造人类的故事一直被传唱至今,出于对于她的怀念,后来人们专门建立了不少的庙宇用来祭祀她。对于传说中她的生活区域,自古以来就有争议,很多人对此都抱有不同的看法,各界的观点至今无法统一,有人是认为是在洪洞县,有人认为是在云南,还有的则将河南的伏羲陵看做是了女娲墓。

  虽然现在普遍认为女娲只是神话中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很可能真的有其人物原型。据传她乃是伏羲的妹妹,贵为女皇,居住在汝水之阳,她曾利用泥土创造出来人类,后来还炼石补天,因此应该是人类共同的母亲,是真正意义上的始祖。

  女娲所处的时代位于远古时期,当时的生活环境依赖于大自然,条件非常艰苦,号称是“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而当人类面临自然灾难的时候,是她苦心熬炼五色石,将天空的缺口修补好,后来为了稳定四方,还砍了一只巨龟的四足,用来作为支撑天穹的支柱,杀死了为非作歹的黑龙,用草木灰止住了洪水。从此之后,华夏文明才得以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息,可以说是她给了我们生命和未来,那么她当初的生活区域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

  有人认为是现今的山西冀州附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那里有很多的高山大岳,而女娲所补之天,或许就是当初人们所居住的山洞的洞顶。时值巨大地震发生,山河震动,人们居住的山洞也四分五裂,在顶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如此才有了后来女娲补天的壮举。太行山等地有不少的地方都是五色的花岗岩,在附近嗨哟许多补天台、娲皇洞等古迹存在。

  女娲处于原始社会,没有形成确立的都城,所以她应该是当时的母系社会中的一位非常著名的首领。在《路史》中记载,她的部落位于中皇山,而此山或许就是《禹贡》里的中霍山,“皇”、“霍”二字读音类似,很可能是前者记录有误。如此便可以推测出,当年女娲的主要活动区域就在现今的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周遭还有其他的古传文化也能印证这一点,另外她的陵墓也位于此地,从宋朝时就已经有史可查,最晚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享受着历代君王的祭祀。

  第二种观点认为她的陵墓位于现今的云南怒江州兰坪县。提出这种观点的,是学者扶永发在通过分析研究《山海经》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在书中,他看到了“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意思是女娲就安葬在是栗广山,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广栗,也就是现在的兰坪县通甸乡丰华行政村所属的黄木村南面的山上。这座山并不算高,上面长满了树木,其中多数为松树,在密林之中有一个直径十米左右,一米多高的圆形土质的台子,位于缓坡的中央,有人认为这里或许是一处古墓,而且就是她的陵墓。

  最后的一种观点,认为河南的伏羲陵其实应该是女娲墓,伏羲被当地人视为祖神,但实际上真正的始祖应该是祖神,他们既为兄妹,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常作一体。在《录异记》中有过记载,称陈州为伏羲之墟,其中有一座伏羲女娲墓,谓之曰:翁婆墓。这也就是明白的告诉我们,这座陵墓其实是他们两位神祇共享的,因此女娲下葬之地应该就是此处。

  而且在伏羲陵内,自古以来一直在售卖泥娃娃,这正是来源于人们对于女娲的崇拜,在当地举行庙会的时候,还会有号称“图腾文物”的泥塑出售,其中有一种人面猴,大概就是以她为原型捏制的,而她的传说故事很早也是与泥娃娃有关,也可以作为相应的印证证据。

  她作为人类的母神,她炼石补天,负责管理人类的生育和婚姻,是来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的一位神祇。等到后来男性逐渐成为社会主体,男性神祇才应运而生,也就是俗称的大神伏羲,因此他应该在女娲之后,不过因为父系社会里女性的地位低下,所以女娲才被视作他的妹妹乃至妻子,而很多原本应该归功于女娲的荣誉,也转嫁到了他的身上。由此更加可以看出,河南的伏羲陵,其实应该是属于女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