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惨剧!一只虱子破灭了拿破仑东征梦?

  导读:拿破仑一生战绩卓越,这个曾经统治大半个欧洲的帝国皇帝,用军队打败了欧洲历史上的多次反法同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此后,他意气风发东征俄罗斯,却惨遭失败。自此势力大跌。一般认为,拿破仑的东征失败源于俄罗斯极端的气候,但是这并非主要的。近来,历史学家们有了新的线索。

  美国《Slate》杂志近日刊登文章称,21世纪初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在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一群建筑工人正在挖掘铺设电话线的壕沟,顺带拆除一片早已人去楼空的苏联军营。突然,挖掘机碰到了白色的物体,司机跳下车来,看到的是数不清的人类骸骨。在近代史上,维尔纽斯(古称维尔纳)屡遭战火蹂躏,大规模处决乃至种族清洗时有发生;这个足可以容纳上万具遗骸的集体墓穴,其始作俑者又是谁呢?

  考古学家们没费太多力气便得出了结论。他们发现,尸体堆放在3处呈V字型的战壕里,共同构成一个防御阵地的模样;随后出土的还有刻着番号的皮带扣,以及19世纪初通用的20法郎面值硬币。种种迹象表明,这些骷髅生前曾是拿破仑麾下的战士。

  当年,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率领60万将士杀奔俄罗斯,最后只有3万人侥幸生还。拿破仑被公认为史上最杰出的统帅之一,他的军队则是欧陆最强悍的劲旅,官兵们骁勇善战、吃苦耐劳,仅凭给养匮乏和恶劣气候,就能令其蒙受如此惨败吗?此后数年间,经过对出土遗骸的研究,结合对相关资料的分析,一个此前被人忽略的因素逐渐浮出了水面。

  法军的噩梦自波兰开始

  拿破仑对俄罗斯的入侵,并没有十分过硬的借口。早在1807年6月的弗里德兰战役中,法军就狠狠羞辱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的军队,迫使莫斯科签署《蒂尔西特条约》,以中止和英国的贸易往来为条件换取拿破仑收兵,后者也没要求俄方割让土地或索取赔款。到1812年初,法军横扫了从西班牙到德国的大片土地。然而,海上运输线仍被英国牢牢掌握,拿破仑要想威胁到“东方明珠”印度,让大英帝国臣服,惟一的选择是走陆路。

  《蒂尔西特条约》生效后,法俄名义上成为盟友,但始终同床异梦,俄罗斯与英国之间的生意往来也没有彻底断绝。拿破仑盘算再三,终于以俄方“违约”为由开启了东征之路。1812年6月,大军在德国东部集结完毕,拿破仑在涅曼河西岸检阅了部队。待工兵搭好浮桥,随着一声令下,包括仆从国士兵及后勤力量在内的数十万人,踏进了波兰领土。此前,一切都顺风顺水,中欧平原炎热干燥,部队的行进畅通无阻。拿破仑让补给单位走在主力前面,确保了军粮的及时供应,士兵们的身体非常健康。虽然法军在前往波兰沿途的马格德堡、埃尔富特、波森和柏林等地设立了流动医院,但很少派上用场。

  正是在侵入波兰后,形势开始急转直下。法国军人发现,这个国家“脏得难以置信”:农民从不梳头洗脸,乱蓬蓬的头发里到处是虱子和跳蚤,每间村社都被蟑螂充斥,连水井也不干净。道路平时铺满浮土,暴雨过后到处是泥泞的车辙;数万匹军马因疫病接二连三地倒毙,装载补给品的大车被主力部队越拉越远,提供食物和饮水变得愈发困难。由于兵力太过庞大,要保持队形完整几乎不可能,掉队的士兵成了无人管束的劫匪,抢劫当地人的牲畜和庄稼。随着大军逐渐接近俄罗斯边境,痢疾等常见的肠道疾病开始冒头,新的战地医院在格但斯克、柯尼斯堡、托伦相继建立,但跟不上病号的爆发式增长。

  几乎没人逃脱“虱口”

  拿破仑的麻烦接踵而至。跨过涅曼河大约一个礼拜,有士兵开始发高烧、出红疹;重病者的脸变成青色,不久便一命呜呼。最可怕的传染病——斑疹伤寒露出了狰狞面目。在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的19世纪,斑疹伤寒在波兰和俄罗斯属于常见病。1812年夏秋之交,疫情尤其严重——俄罗斯人在撤离波兰前捣毁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加上天气异常炎热,加速了各种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该病原体则存在于虱子的粪便中;问题在于,这一传染链条要到20世纪以后才会被医学界知晓。

  混杂着泥土的汗水浸透了法国远征军的制服,一套军装往往要穿好几个礼拜。小小的寄生虫如影随形,以衣服的接缝为家,以士兵的血肉为食。一旦皮肤被虱粪污染,伤寒胚芽就会从细小的伤口钻进受害者体内。更糟糕的是,因为担心遭到俄军小股部队夜袭,法军战士只能成群结队地睡在封闭的房舍里,结果,几乎没人能从“虱口”下幸免。进入俄罗斯不到一个月,拿破仑就损失了8万人,许多失去行动能力的重病号进一步拖累了后勤。

  巴伦·拉雷是一名随军医生,他在私人笔记中写道,尽管法军的医疗措施在当时堪称翘楚,没有谁能料到传染病的规模。另一位目击者描述了士兵被虱子折磨的场面:“勃艮第到芦苇垫子上睡觉,很快被虱子的动静弄醒……于是,他脱掉衬衫和裤子并扔到火中,虱子的爆裂声就像两个步兵团在交火一样……许多同僚被咬伤,继而病倒、死去……”

  7月底,几名高级军官向统帅表达了担忧之情,称疫病让队伍士气大减,开小差者甚众,加上补给线吃紧,与俄军的决战恐怕会出现变数。起初,拿破仑在回应中流露出撤兵的意思,仅仅两天后便改弦易辙,他告诉部下:“最可怕的是我们在莫斯科面前倒下。木已成舟,只有赢得最后的胜利才能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才能真正拯救我们自己。”

  瘟疫比对手的大炮恐怖

  就这样,拿破仑固执己见,率领疲惫不堪的部队强行突破。8月17日,法军攻陷斯摩棱斯克,很快又拿下瓦卢蒂诺。俄方则且战且退,诱使对方分兵几路,深入无边无际的旷野。史料显示,到8月25日,拿破仑26.5万人的主力部队只剩16万人;又过了两周,进一步下跌至10.3万人。如此惊人的减员速度,瘟疫在其中的“贡献”不小。

  俄军司令官库图佐夫在首都以西110公里的博罗季诺严密设防。9月14日,法军在付出约3万人的代价后,开进了早已是空城的莫斯科。此时,拿破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得不偿失——城市被俄罗斯人放火烧毁,没有粮食,更找不到其他给养,精疲力竭的法军已无法再前进半步。进入10月后,天气急剧转冷,“很少把后背亮给敌人”的拿破仑终于打起了退堂鼓,11月8日撤回斯摩棱斯克时,他发现那里的医院已被伤病员挤满。

  得知先前寄予厚望的补给基本被预备队耗光,远征军的纪律滑落到了崩溃边缘。眼见压不住局势的“皇帝陛下”只得同意全军后退到波罗的海沿岸休整;12月8日于维尔纳扎营时,他手下还能打仗的只剩两万人了。紧接着,波旁王朝余党图谋在法国搞政变的流言传来,生怕后院失火的拿破仑把指挥权交给副手,带上亲信便向巴黎狂奔而去。至此,继1799年在埃及被英国海军击溃后,这位枭雄的东征之梦,再一次虎头蛇尾地画上了句号。

  真相两百年后才被揭开

  在立陶宛,死去的法国军人被成批地埋葬在草草挖掘的战壕中,没有墓志铭,没有十字架。直到近两个世纪后,这些化作白骨的尸体,才因为工人们的无心插柳而重见天日。法国马赛地中海大学的戴蒂尔·拉奥特教授,专门对拿破仑大军的遗骸做了病理分析。他指出,从集体墓穴中收集到的牙齿样本中,29%呈现被传染病感染的痕迹;除了斑疹伤寒,“五日热巴尔通体”的DNA也在牙髓中被发现,后一种疾病同样系通过寄生虫传播。

  纷飞的雪花悄无声息地掩埋了战争的伤痕,只剩下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回荡。作曲家为了烘托胜利的气氛,特地在乐章最后加入了大炮的轰鸣和敲响的钟声——不过,并没有虱子吞噬血肉时发出的细微响动。事实上,恰恰是这些肉眼几乎辨认不清的小昆虫,帮助俄罗斯人击碎了拿破仑的野心,进而改变了历史进程。

  此外翻开西欧史,我们可以看见这片大陆上曾爆发过许多疾病,死伤无数。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容易滋养细菌,因此,拿破仑军队染上恶疾的概率极高,可惜了一代名将竟然败于病症。东征梦最终沦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