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孙太后走后门做童养媳,盗子上位成为第一夫人

  1、电视剧《大明王朝1449》中,归亚蕾饰演的孙太后,女一号,贯穿始终,很有特色。

  在明朝的历史上,孙太后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政治女性。

  她老爸孙忠,邹平人,以太学生分配到永城县当主薄,大小算一个官,正九品,月俸五石五斗。

  明成祖太子妃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寡居的彭城伯夫人回娘家,衣锦还乡,政府接待,孙主薄全程陪同。

  孙也羡慕人家不重生男重生女,灵机一动,安排“幼有美色”的女儿端茶送水,博得夫人喜欢,说如何漂亮,如何乖巧,可以给她那未来的皇帝外孙做妃子。

  孙主薄绝不放过这个天下第一好事,赶紧磕头,感激涕零:只要老夫人看得上,那是卑职一家天大的恩典。

  彭城伯夫人说一切包在她身上,她可是今上的亲家,太子的岳母娘。一言九鼎,小事一桩。

  果然,张老太多次进宫,某次路遇亲家公皇上心花怒放,于是磕完头就说,她最近回娘家,看到主薄孙“忠有贤女”,是否可以给皇太孙做个伴。

  女儿在婆家很得公公欢心,那么亲家母说话亲家公还是买账。

  明成祖给永城县下旨,让他们把孙家女送入宫。

  孙家女只十岁多点,明成祖让张太子妃养在东宫。

  孙家女和朱瞻基都生活在东宫,算得上青梅竹马。

  永乐十五年,朱瞻基大婚,明成祖给好圣孙指定济宁人胡善祥为皇太孙妃,孙家女为嫔。

  注意!注意!注意!皇太孙妃有名有姓!这个在《明史》记载后妃轶事时,很少见。就连后来逆袭成为皇后、皇太后的孙家女,也只有单独的姓氏。

  2、十八年后,朱瞻基成了明宣宗。他爱孙家女多一些,但不敢擅改两任先帝既定的胡皇后。

  电视小说,经常表现皇帝礼遇皇后,而爱与贵妃缠绵。宣宗亦然。

  宣宗经常翻孙贵妃的牌子,无猜的情爱更见真挚。

  后妃册封在凭证上是有区别的。胡皇后金宝金册在手,孙贵妃只有证书而无印信。

  宣宗自然不想老情人受委屈,于是向张太后恳请,“制金宝赐焉”。

  贵妃有金宝金册,自明宣德元年五月孙贵妃始。

  妃嫔只要皇帝宠爱,便足以同皇后平起平坐,甚至所得要比皇后多得多。

  蔡东藩在《明史通俗演义》中说:“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几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

  3、孙贵妃在身份凭证上,与皇后平等了。

  同时平等的,还有她们与共同的老公明宣宗结婚十八年多,一直无子。

  孙贵妃急坏了。胡皇后生了顺德、永清两公主,孙氏一无所出。

  孙贵妃应该是从偷梁换柱的典故中总结了经验。她买通了身边的宫女,许以重重的承诺,让她们分批次地半夜趁孙贵妃起床的空档,赤条条地钻进宣宗的被窝。

  这个珠胎暗结的华章,半夜在贵妃的室内上奏,自然不见于“专司皇帝交媾之事”的敬事房的记载。当然,敬事房太监会记下一夜,某夜宣宗在孙贵妃房里过夜。

  某宫女怀孕了,这是真的。

  孙贵妃怀孕了,那是假的。

  待到分娩出结果时,孙贵妃生了皇长子。

  《明史·后妃》说孙贵“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虽然有人认为清人写明史,未必全真,说孙贵妃假孕盗子瞒不过精明的张太后的法眼,应该是同情胡皇后而挖苦孙贵妃,故意将孙贵妃生子写作盗子。但,仔细一想,却没有这个必要,就是盗子那也是宣宗的种,孙贵妃完全可以由皇帝指定,收为嗣子。修《明史》的清帝乾隆,生母是雍正的偏妃,嫡母才是皇后。

  或许,孙贵妃盗子,得到了明宣宗甚至张太后的默许。

  “而英宗生母,人卒无知之者。”后宫弄掉一个人容易,但不被后来上位的英宗追查,可以说被做得天衣无缝。这不是一种非常手段,是难以完成的。

  4、心妃有了儿子,便是接班人。“生四月”,狂喜过后的宣宗,赶紧将婴儿封为太子。

  他没有让太子作为胡皇后的嗣子,划归中宫抚养。太子继续养在贵妃处。这是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

  胡皇后多病,但无过失。怎么办?

  软的不行来硬的。《明史》记载:宣德“宣德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诸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不能争”。

  可以说,宣宗要让孙贵妃代胡皇后,遭到了一群重臣的谏阻,但他坚持要换,换得彻底,让胡后做了奉旨道姑。虽然宣宗后悔过:“此朕少年事。”但他始终不给胡后恢复政治待遇,直至其正统年间忧伤而死,只被“用嫔御礼葬金山”。

  当然,孙贵妃会假装推辞:“皇后病愈后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宣宗对孙贵妃是很有感情的,《明史纪事本末》载宣宗的一句话:“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

  张太后爱子情深,也知道独子与孙氏的少年情爱,也不坚决反对,但觉得对不住贤惠的胡后,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胡后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不快。

  宣宗死后,宫中传闻太子朱祁镇来历不明,要改立朱瞻基五弟朱瞻墡接班。

  张太后指定朱祁镇为新皇上,此孙不论如何也是儿子之后,那个朱瞻墡与己并无血缘关系。

  5、正统元年,孙皇后成了孙太后。

  宣宗遗诏大事必须请示张太皇太后,孙太后也聪明,不与张太皇太后争权。张太皇太后死后,英宗已十六岁,开始亲政。

  电视剧《大明王朝1449》开头几集,歌舞升平的背后剑拔弩张,渲染孙太后垂帘听政,至土木堡之变前夕,准备和于谦联手拿下擅权的王振,不料被王振突然发难,逼还政英宗。

  英宗在位,孙太后是否听政,不见史料记载。孙太后也无力改变王振怂恿英宗北征。

  然而,孙太后在英宗被俘后,坚决支持于谦等主战派抗击瓦剌、捐弃徐珵的逃跑主义路线,以及新立朱祁钰继位断绝也先挟英宗以令明朝……大是大非上,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景泰七年,石亨、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

  孙太后其实是对朱祁钰废黜故太子朱见深,易立己子朱见济为储君,耿耿于怀。朱见济短命,导致景泰帝病重且又拒绝朝臣新立太子的奏议。孙太后倒戈,也是为了解决一场明朝皇位面临传承的政治危机。

  只是石亨们要杀了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王朝的功臣于谦,作为复辟师出有名的旗帜,孙太后无能为力,也无颜以对。(原文来自以礼观书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