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残暴的秦始皇为何会后悔杀一个男人?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但其被同门师兄李斯残害,李斯之所以要杀韩非,其主要原因在于韩非子自身。原因有三:
一、虽然通达人性,但却不通人心,韩非子继承了其师荀子的性本恶的哲学命题,但其却不能明白人性虽然是恶,但人心却是变化的,李斯本初并没有必须杀韩非子的想法,但韩非子多次向秦王纳谏,要求铲除权臣,李斯就是最大的权臣,岂有不先下手为强之理;
二、虽然天资聪颖,但却太过实诚,推出法家思想,治理天下,让皇帝政权巩固,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出在实诚上,秦始皇看重的是他的治国思想,却不是他本人,当他将法家精要和盘托出之时,他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更不要说秦王不会杀李斯,而去救韩非子,相比之下,李斯有更大的用处。
三、虽然精通权谋,但未认真思考,一山不容二虎,秦国已经有了一个李斯,而李斯又如何能容纳下一个才能比自己高,却又对自己地位产生威胁的师弟呢?所以韩非子必死。《史记》记载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李斯想害韩非,说韩非是韩国间谍,继而促使秦始皇杀韩信的决断,虽然史记上说秦始皇后来后悔了,但其实韩非子进入秦王宫的那一步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很简单,秦王不需要他,需要他的思想,所以李斯才能趁虚而入。
向就是合作,背就是离去。这是一个选择,关乎人生旅程是否平坦,有时候我们看古人比如韩非子,韩信,我们都会为其最终结局而惋惜,甚至会臆测,要是韩非子不投靠秦王,韩信不投靠刘邦,或者背叛刘邦就好了,可惜历史就是历史,人生不会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选择了,就要为当初的选择而承担后果。有人把鬼谷子当成谋略圣经来看,也有人对鬼谷子嗤之以鼻,实则不必如此,他只是给后人一个善意的提醒,起的是一种启迪、借鉴的作用。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会因为读了一本书而改变些什么,更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变成另一个人。那么鬼谷子是否给了我们一些提醒。
鬼谷子的格局比较高,是从宏观大势上考虑问题,古代懂得向背之理的人,能协同联合天下的力量,根据天下大势,采用忤合的理论而不断变化,然后才会选择合适的人与之联合结盟。所以过去伊尹五盗用臣肫商汤,五次臣服夏桀,洞察大势后离开夏桀,就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发现纣王无道,而投靠周文王,这就叫懂得天道,天命所归,所以才能归顺一主而毫不犹豫。所以不懂得天下至理的人,不能治理天下,不认真思考的人,不能看透事情的本质,不洞察人心,不能成就名声,才华智力不高,不能用兵。太过忠诚,不善于思考,而不能了解他人。所以说忤合之道,必须自己揣度才华和智慧,度量优势和不足,远近的人的能力是否超过自己,才能选择进退,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