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除了廉颇都还有哪几位?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因此,对于战国四大名将来说,也出自这两个诸侯国。并且,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天下,还展开了多次较量,比如在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战役中,秦国和赵国总共投入的兵力,显然超过了100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四大名将,有没有正面交锋过的?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种种原因,战国四大名将虽然参与了多场秦赵之间的战役,却没能在正面战场分出胜负。其中,就王翦和李牧来说,本来已经在正面战场遭遇了,却因为李牧被赵王冤杀,这场较量的意义自然大打折扣了。

  一

  具体来说,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五国伐齐之前,因为齐国这一强敌的存在,秦国和赵国之间并没有爆发较大的战役。不过,在五国伐齐之后,伴随着齐国的衰落,秦国和赵国之间的冲突可谓在所难免了。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到了公元前269年,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对于阏与之战的爆发,意味着秦国和赵国大规模较量的开始。

  在阏与之战后,秦国和赵国正式爆发了战略决战,也即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虽然秦国派出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赵国派出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两人并没有直接交手。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二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由此,在长平之战初期,秦国大军的主帅是王龁,而赵国大军的主帅则是廉颇。虽然王龁也是秦国的一位名将,但是,其距离白起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当然,因为秦国的整体实力较强,所以在长平之战初期,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兵败城毁使赵国蒙羞,赵王便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在取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后,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长平之战中,赵国不仅更换了主帅,还调整了对战策略,也即由之前的防守,转为主动进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赵国的国力无法继续支撑40多万大军的坚守了。

  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赵括取代廉颇之后,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也即对于赵括等赵国将士,很可能不知道白起已经来到长平之战的战场了。在长平之战的后期,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发动了邯郸之战,旨在消灭赵国。

  不过,在邯郸之战中,廉颇等人的坚守,再加上魏国和楚国的支援,促使秦国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在邯郸之战中,白起称病,并没有上阵指挥,这让他又一次错过了和廉颇交锋的机会。不过,经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赵国已经是元气大伤,从而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在战国末期,秦始皇嬴政发动了秦灭赵之战。此战,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王翦和李牧都参与其中,并且依然是分属秦国和赵国这两个诸侯国。

  四

  最后,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在这场战役中,王翦和李牧这两位战国四大名将,原本有机会一较高下的,这也是一个给战国四大名将排名的良好机会。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计。在反间计成功运用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也即李牧并没有被王翦在战场上击败,而是被赵王冤杀了。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被冤杀后,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王翦成功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消灭了赵国。但是,严格来说,王翦并没有在正面战场击败李牧,也即其是采用计谋,促使赵国自毁长城,除掉了最后的名将。总的来说,在战国时期,虽然战国四大名将参与了多场战役,比如王翦就是秦始皇嬴政消灭六国的重要帮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战国四大名将并没有直接正面交锋过。而这,无疑是令后人感到遗憾和唏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