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在台湾蒋介石跟张学良聊西安事变所说的一句话

  众所周知,1936年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最后,该事件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获得释放,在张学良的护送下回到南京。随后,就将张学良秘密软禁了起来,使其失去了自由。

  西安事变无疑是蒋介石终身难以释怀的事件,因此对于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也是非常憎恨的。杨虎城最终没能逃过蒋介石的毒手,就在新中国成立前,蒋介石指示特务杀害了56岁的杨虎城将军,同时被害的还有杨虎城的儿子杨拯中及不满10岁的女儿杨拯国、杨虎城秘书宋绮云夫妇及孩子宋振中、副官阎继明、警卫员张醒民等8人。后来,特务头子毛人凤对沈醉谈到此事时说:“老头子(蒋介石)对于这件事干得如此干净利落,很感满意。”

  而对于张学良,蒋介石并没有杀他。有人的研究者说这是因为张学良当年在“东北易帜”上有大恩于蒋介石;杨虎城之孙在接受采访时则认为,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具体谋划者,而且后来一直不低头,蒋介石也不想杨和苏联人有联系,综合以上因素,杨虎城因此才遭到了蒋介石的毒手;张学良本人则说,他是被宋美龄救下来的:“蒋先生是要把我枪毙了的,这个情形我原先不知道,但是我后来看到一个东西,是美国公使JOHNSON写的,宋(指宋美龄)对蒋先生说,‘你对那个小家伙,你要对他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开台湾,我把你的事情都给你公布了’。这句话很厉害。”

  虽然张学良没有被杀,但蒋介石对他的恨意始终存在。1949年,蒋介石受桂系逼迫下野,另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与中共开展和谈。当时,李宗仁为了释放“诚意”,拟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等政治犯。陈诚得知此事后就去请示蒋介石,蒋介石直接来了一句:“如有命令到台省释放张学良,似可暂不置复。否则可以并不知张学良何在,以此事省府向不过问之意复之。”把这件事就给搅黄了。

  之所以不放,无非还是因为对西安事变耿耿于怀。1958年11月23日,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召见张学良,张的日记后来描述了两人见面的情形:“我将到客厅,老先生亲自出来,相见之下,不觉得泪从眼出。敬礼之后,老先生让我进入小书斋。我说:总统你老了!总统也说:你头秃了。老先生的眼圈也湿润了。相对小为沉默,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

  两人又聊起了当年的旧事,张学良后来回忆道“总统说,西安事变,对于国家损失太大了!我闻之,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要惊讶了,难道张学良为发动西安事变感到后悔了吗?

  其实不是的。真实情况是,张学良赴台湾后,在国民党当局的授意下,曾对“西安事变”做过很多所谓的反思,比如,1956年11月,张学良出于蒋介石的要求,开始撰写西安事变的回忆材料,这份材料后经蒋经国删改,定名为《西安事变反省录》,在这份材料中,张学良称自己被中共利用,做出了“误国害民”之事。

  几个月后的1957年4月,他又根据蒋介石的要求写出了《杂忆随感漫录》,对西安事变做进一步反省。

  但是,这些言论都是在蒋介石在世时,在自身处于控制之下做出的,并不能代表张学良的真实想法。张学良的真实想法,可以从他晚年恢复自由后来的一些言论看出。

  比如,1990年,张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组采访时说:“我为了停止内战,全国抗日,发动西安事变,我没有错。也许方法欠妥。”1995年,张学良九十五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做西安事变之事。”

  要说张学良真的后悔什么事的话,恐怕是送蒋介石回南京这个事,因为他被软禁后,失去了参加抗战的机会。张夫人于凤至后来曾回忆道:“七七抗战爆发了,汉卿知道后很兴奋,他说: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他上书蒋先生,请求派他去前线。他一定死在前线报国。但是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回讯。这对他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说,他真后悔了,不应送蒋回南京。他一生的心愿——死在抗日的战场上,不能实现了。”

  那么,前面提到,1958年蒋介石跟张学良聊起西安事变,一句话令张学良“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当时的张学良心中究竟在难过的是什么呢?恐怕其中复杂的心境,只能留给后人去猜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