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张献忠培养的四大猛将分别是谁?都是什么下场

  张献忠培养的四大猛将都是谁,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平寇志》记载,明朝末年,陕西延绥镇有一支驻军,主将是总兵王威。王威驭下严酷,凡有违反军令者格杀勿论。有一次他准备处决一批犯法的士卒,一共有十八个人,全都押赴法场准备开刀问斩。正好另一个明朝武将陈洪范路过,人犯中有很多人与他熟识,立即跪地哀求陈洪范,请他代为说情。陈洪范心慈面软,就找到总兵王威,求他网开一面,放过这十几个人。

  王威却不肯开恩,表示非杀不可。陈洪范下不了台,就把人犯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小伙拉了出来,让王威无论如何放了这一个人算了。也算他张了一回嘴。王威抹不开面子,就把这个小伙打了一百军棍,然后释放。然而恐怕他们两个做梦也没想到,若干年之后,这个差点被杀头的囚犯,竟然成为拥兵数十万、纵横天下的义军首领张献忠,把明朝搞了个地覆天翻。

  张献忠起义之后,队伍实力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时各路义军中,只有他一人可与李自成分庭抗礼。但张献忠的口碑却极差,由于嗜杀成性、肆意屠戮,他也因此成为明末义军中,一个恶名昭著的魔头式的人物。张献忠虽然名声不好,远逊于李自成,但他培养选拔人才的本事,却远在李自成之上。从大顺军和大西军的后期发展轨迹就可看出这一点。

  清军入关后,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都遇见了前所未见的强敌,在八旗军的凶猛攻击下陆续溃败,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崇祯皇帝十几年都搞不定,清军一出手却手到擒来。大顺军就此江河日下,李自成的旧将降的降跑的跑,重新退化成落草为寇的游击队,各自为战不成体系。而张献忠的大西军虽然也遭受重创,但凭借大西军四大猛将的支撑,居然起死回生,重整旗鼓,成为当时反清势力的骨干力量。

  张献忠一手培养出的四大猛将,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他们既是张献忠的义子,也是大西军武将中最为优秀的猛将。张献忠能够打出一片江山,皆是倚仗这四个猛将之力。四人之中,论及品行端方、武艺高强、韬略出众,当首推李定国。《永历实录》记载,李定国本是陕西榆林人,十岁时就被张献忠掳走,成为张献忠的侍从小厮。

  在艰苦险恶的征战生涯中,李定国逐渐长大,并且历练出过人的胆识和武艺,作战勇猛屡克强敌,成为张献忠的心腹爱将,在当时各路义军中声誉鹊起。《怀陵流寇始终录》记载,因为李定国骁勇无敌,被人比作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名为小尉迟”。不过,尉迟敬德是个一勇之夫,远不足以表现出李定国的非凡才干。李定国精通用兵之道,胸怀韬略,是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

  在张献忠手下时,李定国只能奉命行事,当个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武将,没有参与上层决策的机会,限制了他的能力发挥。到了张献忠死后,李定国上升为大西军核心决策层人员,他才得以大展经纶,一试身手,创造了明末清初的许多军事奇迹。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莫过于清朝八旗铁骑,无论是崇祯的明军,还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顺军,都曾吃过大亏。但李定国执掌大西军后,却能在衡州战役中大破八旗精锐,斩杀清朝亲王,极大打击了清朝的气焰,“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就连身经百战、凶悍狡黠的汉奸吴三桂,都险些被李定国给宰了。顺治十六年,清军大部队攻入云南,南明的抗清局势迅速恶化。面对清军的疯狂攻势,李定国临危不惧,决定打一个防守反击。当时汉奸吴三桂担任清军前锋,此人曾是明朝边将,身经百战临阵经验丰富,是个很难对付的强敌。李定国决心干掉这个无耻的汉奸,灭掉清军的威风。

  李定国在磨盘山选择险要地势,精心设下三道重兵埋伏,单等吴三桂进入伏击圈。《续绥寇纪略》记载,李定国计划“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吴三桂不知是计,催动大军进入磨盘山。前锋刚刚进入埋伏圈,情况突变。南明有个叫做卢桂生的叛将,临阵脱逃找到吴三桂,告知他李定国的伏击计划。吴三桂大惊失色,急令撤军。李定国伏击计划落空,只得该伏击为强攻,两军在磨盘山下展开一场血战。结果双方都伤亡惨重,吴三桂侥幸躲过一劫。此后,李定国又在极端困难的局面下坚持抗清,直至最后在忧愤中病逝,凛凛英风,让后人千古缅怀。#张献忠#李定国#李自成

  张献忠起义之后,队伍实力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时各路义军中,只有他一人可与李自成分庭抗礼。但张献忠的口碑却极差,由于嗜杀成性、肆意屠戮,他也因此成为明末义军中,一个恶名昭著的魔头式的人物。张献忠虽然名声不好,远逊于李自成,但他培养选拔人才的本事,却远在李自成之上。从大顺军和大西军的后期发展轨迹就可看出这一点。

  清军入关后,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都遇见了前所未见的强敌,在八旗军的凶猛攻击下陆续溃败,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崇祯皇帝十几年都搞不定,清军一出手却手到擒来。大顺军就此江河日下,李自成的旧将降的降跑的跑,重新退化成落草为寇的游击队,各自为战不成体系。而张献忠的大西军虽然也遭受重创,但凭借大西军四大猛将的支撑,居然起死回生,重整旗鼓,成为当时反清势力的骨干力量。

  张献忠一手培养出的四大猛将,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他们既是张献忠的义子,也是大西军武将中最为优秀的猛将。张献忠能够打出一片江山,皆是倚仗这四个猛将之力。四人之中,论及品行端方、武艺高强、韬略出众,当首推李定国。《永历实录》记载,李定国本是陕西榆林人,十岁时就被张献忠掳走,成为张献忠的侍从小厮。

  在艰苦险恶的征战生涯中,李定国逐渐长大,并且历练出过人的胆识和武艺,作战勇猛屡克强敌,成为张献忠的心腹爱将,在当时各路义军中声誉鹊起。《怀陵流寇始终录》记载,因为李定国骁勇无敌,被人比作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名为小尉迟”。不过,尉迟敬德是个一勇之夫,远不足以表现出李定国的非凡才干。李定国精通用兵之道,胸怀韬略,是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

  在张献忠手下时,李定国只能奉命行事,当个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武将,没有参与上层决策的机会,限制了他的能力发挥。到了张献忠死后,李定国上升为大西军核心决策层人员,他才得以大展经纶,一试身手,创造了明末清初的许多军事奇迹。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莫过于清朝八旗铁骑,无论是崇祯的明军,还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顺军,都曾吃过大亏。但李定国执掌大西军后,却能在衡州战役中大破八旗精锐,斩杀清朝亲王,极大打击了清朝的气焰,“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

  就连身经百战、凶悍狡黠的汉奸吴三桂,都险些被李定国给宰了。顺治十六年,清军大部队攻入云南,南明的抗清局势迅速恶化。面对清军的疯狂攻势,李定国临危不惧,决定打一个防守反击。当时汉奸吴三桂担任清军前锋,此人曾是明朝边将,身经百战临阵经验丰富,是个很难对付的强敌。李定国决心干掉这个无耻的汉奸,灭掉清军的威风。

  李定国在磨盘山选择险要地势,精心设下三道重兵埋伏,单等吴三桂进入伏击圈。《续绥寇纪略》记载,李定国计划“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吴三桂不知是计,催动大军进入磨盘山。前锋刚刚进入埋伏圈,情况突变。南明有个叫做卢桂生的叛将,临阵脱逃找到吴三桂,告知他李定国的伏击计划。吴三桂大惊失色,急令撤军。李定国伏击计划落空,只得该伏击为强攻,两军在磨盘山下展开一场血战。结果双方都伤亡惨重,吴三桂侥幸躲过一劫。此后,李定国又在极端困难的局面下坚持抗清,直至最后在忧愤中病逝,凛凛英风,让后人千古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