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朝的科考都有哪些变化?其中又有哪些利弊呢?

  开国皇帝朱元璋马上得天下,选拔人才注重全才,规定乡试、会试的第三场进行面试,主要考骑马、射箭和书法。骑马,观其策马扬鞭、飞驰奔跑的敏捷性;射箭,观其有的放矢的准确度。加试“体育”,使书生们普遍重视锻炼身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死读书。

  永乐七年,侍讲邹缉、左春坊和徐善述担任考试官。由于部分考题出题过偏,有失公正,三人被御史弹劾,最后竟然被下狱治罪。

  永乐十三年的会试,由修撰梁潜、王洪担任考试官。初次拆卷,梁潜得知陈循是第一名,但陈循是自己的老乡,梁潜怕人家议论,就把他改为了第二名。陈循岂不冤哉?

  在正统三年的顺天府乡试中,第一场时考场发生了火灾,试卷被烧毁了一部分,结果,皇帝下诏让重新考试了一次。景泰二年进行殿试的时候,考生王越的试卷竟被大风刮跑了,皇帝也让他补考了一次。

  嘉靖十一年殿试之前,礼部尚书请求正文体,皇帝同意了。殿试那天,考生林大钦迟到了,没听到考前仪制司传达的皇帝的意思,起承转合仍按老套路来写。吏部尚书看到他的考卷与众不同,感到奇怪,就拿给大学士看。大学士很欣赏,定为了第三名。上报给皇帝,不料皇帝也非常喜欢,忘掉了正文体的事,把林大钦定为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