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揭秘:朱棣为什么用了20年的时间来迁都北京?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起故宫没有人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北京故宫是明朝时期建立的。但是北京故宫来的可不简单。

  明朝初期朱元璋和朱允炆时期,都城在南京,但是朱棣发动叛乱夺得政权之后,开始想要迁都北京。而朱棣为何想要迁都北京,为什么好好的南京不作为都城,而要重新大费周折的花钱重新迁都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成祖迁都北京的那些事!

  1402年明成祖攻下南京后,改元永乐,定都南京。但是第二年便开始对北平进行改置,开始为迁都北京做准备。

  都城的选址是每个朝代最重要的事情。那朱棣又何为选择定都北京呢?

  一、定都北京

  1、政治军事影响

  朱元璋打下天下,初期元大都虽然被攻下,元顺帝北逃,但是漠北蒙古一直是明朝最大的威胁,只要明朝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可能战争就会爆发。

  朱元璋为了解决后顾之忧,选择分封诸子镇守边疆也算是当时非常好的政策。当时的燕王朱棣就是抵挡蒙古大军的主力。

  朱元璋去世,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听取黄子澄等大臣的建议削藩,导致朱棣发动内战,最终夺下政权,定都南京。

  但是,这也意味着作为当时抵抗蒙古大军的朱棣,当他在南京时,北方民族前线便没有足够力量抵抗蒙古大军。所以建立北方战争的大本营也是迫在眉睫之事,朱棣即位虽然没有立刻把北平当作主都。但是也将北平作为陪都(行在),而且在迁都北京的这段时间,朱棣也是亲征5次抗击蒙古。

  这样的军事背景下,朱棣最终迁都北京也是必然的事情,最终在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2、阶级利益影响

  如果翻看《明史》我们会发现,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大多数的人是淮西人,他们的根据地在淮西,所以并没有把都城建在北方。下面这张图就是朱元璋下令建造的公侯宅中的6公27侯的籍贯。从中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淮人。

  但是朱棣不一样,朱棣的龙兴之地在北平,朱棣的统治集团多是朱棣在北平做燕王的时候的幕僚。他们的根据地是在北平。所以朱棣刚即位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将都城迁往北平。

  比如当时的礼部尚书李至刚就上奏说:

  “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切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王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

  这些原本就是在北平的人巴不得赶快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去,他们的人脉关系都在北平啊,现在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

  另一方面,朱棣的皇位来的是“名不正言不顺”,特别是朱元璋和朱允炆当时的都城都是南京,朱棣在南京总感觉十分别扭,朱棣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回到北平,总感觉北京才是自己的地方。朱棣从10多岁被封为燕王开始,他就在北平,他对北平的感情就如自己的家乡一般。

  而且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允炆下落不明。朱允炆的旧臣岂会人人拥戴朱棣?朱棣为了震慑旧臣,就屠杀一些冥顽不灵之人。屠杀虽然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这一做法也失去了南方民众的拥戴。从这两个方面讲,朱棣出于自己个人感情方面,他也想尽快回到北京。

  然而,北方的人想要回北方,原本那些归附朱棣的旧臣,淮西集团怎么会轻易让北方集团迁都北京。所以从提出到最后迁都差不多用了20年,要不是困难重重怎么会用这么久的时间。

  3、地理因素影响

  有上面两个因素才会起迁都的心思,但是迁都选址却是很重要的。而北京被朱棣选中除了上面两个主观原因,也有它自身的优势。

  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北京的整个地形去看可以发现,北京城是依山襟海,地势雄伟。这点我们可以从陶宗义的《南村辍耕路》中看出,在此书中对北京城是这样描述的:

  “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不仅如此,北京的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北京在历史上曾十多次被定位都城,它的地形位置不用多说自然是适合做都城的。

  4、古天象的合理性

  古人认为天空是圆的,而作为帝王,要居住在圆的中心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北极星在的位置。

  在《管窥辑要》中说到:“北高南下,天体上下侧旋,故以东北为中”换句话说东北方就是天体的中心位置。

  但是所谓的东北方是哪里呢?

  《周礼春官》中对东北方有提及,它把北京划分为星象分野的东北方。

  所以按照这样的说法,北京就是天子应该在的地方。很符合朱棣想要迁都北京的想法。

  二、迁都北京的准备过程

  1403年正月,朱棣就开始建北京于顺天府,那时候把它叫做“行在”。到了二月的时候就将北平布政使司和北平都指挥使废掉,全部都由行部管。设立了国子监,将北平府改为了顺天府等等,对北京的行政系统进行了一些列的更改,行在就是陪都的存在。

  同时,朱棣还命令浙江、福建、陕西等多地的富商迁徙到北京城来充实北京。如果这些富户去北京城那么他们将免除差役五年。另一方面朱棣还命令建造船只200艘,督运粮食492637石到北京作为军用储备粮。

  到了1405年,朱棣从山西等地迁徙了一万多户前往北京;1406年有大臣开始上奏建议朱棣开始在北京建造宫殿,可以在巡幸的时候使用,朱棣接受建议就命令重臣往各地采购优质木头和优秀工匠开始建造宫殿。下图就是1406年味建造宫殿所作出的准备。

  到了1409年二月,朱棣巡狩北京,之后便开始营建陵墓,这便是告诉世人以后是要迁都北京的。

  到了1416年,朱棣同意工部请求要兴建北京了,但是朱棣害怕劳民伤财引得民怨四起,一时间也不敢直接下令。朱棣就和群臣商量,但是群臣都一致认为北京就是帝王之都,希望朱棣早日下令兴建北京,这是一件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的事情。

  到了1417年,西宫建好,1419年扩展南城,1420年北京宫殿就要完成了,所有的规格建筑都和南京一样,甚至是更加豪华。钦天监告诉朱棣,第二年的正月初一就是一个大好日子,宜在新殿上朝。朱棣就在1420年九月就下令:

  “行在礼部,自明年正月初一日始,正北京为师,不称行在,各衙口印有行在字者悉送印缓监,令预遣人取南京衙口皆加南京二字,别铸印”

  就这样北京终于取代了南京成为了主都,南京变成附都。

  从整个迁都过程来说,一开始的时候北京是“行在”附都的形式存在,南京的地位比北京高。但是就算是以行在的形式存在,北京所具有的京师权力却是具有真正意义的。在迁都准备的十多年间,朱棣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北京的地位,想办法充实北京人口、提高富商数量。

  但是就算是1421年迁都北京的时候,依旧还没有顺利。当年迁都百日的时候,也就是在四月,北京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宫殿居然被雷击中,三大宫殿遭到毁坏。

  按照古人的想法,这是上天预警啊,迁都百日就出现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意味着迁都北京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很多大臣都开始上奏要求朱棣迁回南京,朱棣也因此心情不好,但是还是坚持在北京,甚至还重罚了当时因为要求回南京但是言辞过于激烈的萧峻等人。

  整个过程来看,朱棣也确实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