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名声最好的亡国之君是谁?死前又说了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崇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第一次就是迁都。其实关于这个建议很早就提出来了。在李自成把山西给占领的时候,考虑到他的军队已经离北京很近了,而周边并没有什么可以勤王的军队,为此李明睿就向皇帝上书,希望皇帝能够避其锋芒,毕竟这个时候皇帝手里没有什么实力,与李自成硬拼,是极不明智的。

  事实上历朝历代关于这种事情还是很多见的,比如汉,再比如宋,此外晋也是如此。这些朝代通过暂时的示弱,使得国祚得以延续百年的比比皆是。要知道,与这些朝代相比,明朝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当年就是在南京建都的,在那里还保留着相当完整的行政体系。

  如果说皇帝能够当机立断、果断南迁的话,以当时的形势至少可以实现划江而治,那一套完整的班子体系,对于调动整个帝国的资源,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皇帝这时候还在犹豫不决,因为那个时候的决议,基本上都是得到内阁的支持。

  对于皇帝来说,他希望的是,由下面的臣子群起进谏,自己再勉为其难接受,无非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下面的臣子,没有哪个肯站出来背这个锅。他只好主动向群臣提出李明睿的建议,然而内阁首辅当即就跳出来反对,皇帝再想南迁也是回心无力了。如果说下面这帮迂腐的臣子,能把皇帝气得吐血的话,崇祯紧接着又错过了第二个机会。

  此时李自成兵已经临城下。从他本人来讲,和宋江等人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只是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他特意派人找到皇帝商谈此事。按理说这时候刀都架到脖子上了,再说李自成提的条件也不过分,还能够借用他的军队去抵御清军,这应该是当时最好的办法了。然而崇祯提出来的时候,却又被下面的臣子否决了。

  他们只会在朝堂上破口大骂,却根本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这时候崇祯皇帝才明白,自己用的这些官员只会耍嘴皮,却什么都干不成。为此他在临死之前也写下了12个字“朕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时崇祯皇帝因为筹集不到李自成想要的银两,而导致和谈失败,结果破城后,他手下那些官员为了保命,主动上缴给李自成的银两,是此前和谈数量的几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