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武举考试到底有多难,大大小小的考试有500余场

  对古代武举人考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教育都是国家发展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也是一贯行之的重要决策,自隋朝设立科举考试以来,封建社会的文人大多都选择通过科考来实现进朝为官的愿望。

  科举考试刚刚设立的时候,只有以文科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直到宋朝时,国家对优秀将领的需求日益旺盛,才开始设立武举考试,选拔有真才实学,能够上阵杀敌,排兵布阵的将才和帅才,也算是为那些酷爱武学的人提供了一条出路。

  一般来说,科举考试中状元为最高级别,而状元又分为文状元与武状元,文状元大多都在朝廷中担任举足轻重的文职,而武状元则在军营之中担任要职,武举考试主要考骑射,举重,兵法谋略等科目,大大小小的考试有500余场,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才有资格进行殿试。

  但是相对于文科考试而言,武举考试受重视程度要低很多,不仅录取人数比较少,考试科目还比较难,能够从武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一般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只有资质上乘,而且还肯下苦功夫去练习的人才能够成功。

  参加武举考试的人首先要体质过关,而且很多科目都是需要后天努力才能有所成就的,根据史书记载,在当时参加武举考试的人家门口,大多摆放着很多巨石,上面有着明显的纹饰,而且有两个抓手,经过推断应该是参加武举考试的人用来练习举重的物件。

  在门前摆放的这些巨石中,一块巨石动辄两百多斤,甚至有的都超过了三百斤,一般人是很难搬动这些巨石的,即使天生身强力壮的人也要费些功夫才能勉强搬动,可见想要在武举考试中拔得头筹,免不了要下些苦功夫,任何可喜可贺的结果都有一段艰辛的过程做铺垫。

  但是武举考试在历朝历代的受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统治者重视武力安邦,这些练习的人就能有用武之地,有的统治者主张文以治国,便会废除武举考试,这些准备参加武举考试的人的汗水只能付诸东流,不仅让人感慨时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