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翁同龢为什么敢和李鸿章叫板,他背后的实力如何

  晚清时期有一个对联挺有意思,“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个对联中的人物分别是李鸿章和翁同龢。众所周知两个人虽然同朝为臣,但关系非常不好。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翁同龢想方设法逃避责任,更是把失败的主要原因推动李鸿章头上。

  认为李鸿章督战不力,应该推出去斩首,此外还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给自己修颐和园,真实情况大家都知道,是因为翁同龢等人,撤销了李鸿章北洋水师的军费,导致北洋水师器械短缺,导致在甲午战争时,惨败而归,主要责任还是翁同龢心胸狭隘。

  那么翁同龢究竟有多大能耐,能够让它叫板当朝宰相李鸿章?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晚清时代有两个极为显赫的家族,分别是安徽合肥李鸿章李氏家族,江苏常熟翁同龢翁氏家族,在当时翁氏家族可比李氏家族显赫多了,因为在短短10年的时间,翁氏家族出了两个帝师、两个状元、两个巡抚,一时风头无两。

  翁氏家族显赫起于祖上翁咸封,这人本是乾隆时期的举人,不过没有考中进士,随后进入官场当了一个区县的教育局局长,虽然他在官场上没有太大作为,但是他儿子翁心存从小就聪慧,在1822年也就是31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也是翁氏家族第一个进士。

  翁心存因此进入官场,官运亨通,前后做过广东学政、工部尚书、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可以说仕途还是比较通达的,当然也有小插曲,在1860年的户部钞票案中,受到肃顺弹劾受到革职处分,但在次年“辛酉政变”时肃顺被绊倒,这时翁心存由得到重用,甚至做了体仁阁大学士。

  后来做了咸丰皇帝、同治皇帝的老师,这就是翁氏家族颇为荣耀的“两朝帝师”,翁心存有三个儿子,由大到小分别是翁同书、翁同爵、翁同龢,其中翁同书善学习,在1840年成为进士,之后更是成为了巡抚,不过在巡抚任上处置叛军来袭事件不当,两次弃城逃跑,被曾国藩弹劾革职,并且投进大牢。

  后来慈禧太后以及同治皇帝看他父亲翁心存的面子,免了他的死罪,流放到伊犁,二儿子翁同爵就简单了,没有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凭借父亲的照顾直接进入官场,后来也做过陕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三儿子翁同龢是名气最大的,在26岁的时候就考中进士,殿试时更是考中状元。

  之后就是同治、光绪皇帝的老师,又是一个“两朝帝师”,所以在与李鸿章的恩恩怨怨中,翁同龢是有政治资本的,当然翁氏家族再往下一代,翁同书的儿子翁曾源,虽说凭借祖辈余荫,免了乡试、会试,直接参加殿试,也是考中了状元,不过没有当多久的官,在翁曾源的后代,还有个翁斌孙,以17岁的年龄考中进士,在当时也是名噪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