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曹操选择曹丕真的是无奈之举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曹操和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操晚年的时候,对于自己的继承人问题颇费了一番心思,他有很多选择,曹丕最初并不是第一选择,他在很多方面并不突出,论长幼有序不如曹昂;论文学方面造诣不如曹植,论军事能力不如曹彰,论聪慧机敏不如曹冲,他到底凭借什么最后得到了曹操的信赖呢?很多人说曹操选错了继承人,实际上选择曹丕,并不是无奈之举,而是曹操做出的最明智选择。

  如果说到曹操的继承人,本来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但那个原本命中注定之人,是曹操的长子曹昂,他是曹操正室丁夫人的养子,一直跟随在曹操身边南征北战。

  曹昂:仁而不持。

  如果不是因为宛城之战的缘故,曹昂继承曹操的位置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丰愍王昂字子脩。弱冠举孝廉。随太祖南征,为张绣所害。无子。——《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但张绣破坏了这一切,在宛城之战中,为了保护曹操,曹昂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了父亲,因为曹操的爱马绝影被射杀,没有了坐骑就意味着死亡。为了让父亲获得生的机会,曹昂选择了自己去直面死亡的威胁,天下可以没有曹昂,但不能没有曹操!因为曹昂的死,丁夫人不能原谅曹操,才有的卞夫人的正室之位,也才有了曹丕、曹植、曹彰、曹冲等人的机会。曹操要感谢曹昂,没有这个儿子的牺牲,就没有自己的侥幸逃脱;曹丕他们也要感谢这位大哥,给了他们做世子的机会;天下也要感谢曹昂,他为北方赢得了尽快结束混乱而获得统一的机会。

  曹昂死后,丁夫人离开了曹操,卞夫人成为正室,曹丕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继承人的第一人选,但他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威胁。

  曹冲:聪而不寿。

  第一个让他感受到威胁的是小弟弟曹冲,这个弟弟最大特点就是聪慧机敏,小小年纪就体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出了我们所熟知的“曹冲称象”的典故外,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体现了曹冲的智慧。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当时因为军队和国家纷乱的事情很多,曹操用刑法很重,导致人人自危,很多人噤若寒蝉,生怕自己犯错误,因为可能一件小事就能断送掉性命。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曹操战马的马鞍在仓库存放着,不小心被老鼠给咬破了,负责管理库房官吏害怕自己被曹操处死,所以打算主动去承认错误,想争取宽大处理,但是又怕自己即使这么做也会被曹操处死。

  曹冲对他说:“你先不用去承认错误,等三天以后,然后再去汇报!”曹冲想了什么办法呢?他用刀划破衣服,伪装得和被老鼠咬破的一样,然后一脸愁容的去见曹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曹操看自己的儿子曹冲面露有忧愁之色,便问道:“你怎么了?”曹冲说:“别人都说衣服被老鼠咬破,对主人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因此我感到十分焦急和忧虑。”曹操听后不禁大笑,他用手拍了拍曹冲的肩膀,然后说道:“哪有这回事,那是胡说八道,不要道听途说,没有关系的。”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这时候,负责管理仓库的那个官吏,便拿着被咬坏的马鞍来找曹操认罪,曹操大笑道:“我孩子的衣服都被老鼠咬了,更何况你手里的那个马鞍呢?”于是并没有降罪于他。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手?”一无所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曹冲小小年纪,就知广布恩惠收取人心,这份智慧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更是让曹丕也自惭形秽,对于这个聪慧机敏的弟弟,作为哥哥的曹丕是又忧又恨。因为弟弟不仅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也逐渐赢得了曹操的心,说不定哪天特立独行的父亲就会让这个弟弟取代自己的位置,那样我不就全完了?

  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曹操也确实多次在群臣面前称道曹冲,并表示自己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这个小儿子,问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

  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但是曹操所钟爱的曹冲,最后没有对曹丕构成威胁,因为他英年早逝,死时年仅十三岁,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建安十三年。关于曹冲的死,正史记载里他是因病而亡,曹操为此十分悲痛。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这个时候,曹丕宽慰父亲不要过于悲伤,曹操说出了令曹丕心惊胆战的话:“你弟弟去世,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幸运之事!”由此很多人认为曹冲之死是曹丕下的手,但这种说法缺少证据,不过是凭空想象罢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只是感觉曹冲死后,曹丕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确实动了更换继承人的念头,但曹冲的死,让曹操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曹丕有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曹彰:勇而不智。

  至于曹彰,从来就没有想过和曹丕争世子之位,因为他志不在此。那么他的志向是什么呢?曹彰仰慕的是西汉卫青、霍去病那样的英雄,是做将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快意恩仇于沙场之上。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曹彰的这番说辞让曹操很高兴,因为黄须儿对于政治和权力并不上心,这也避免了兄弟相残的发生。因此,曹彰从来就不是曹丕的威胁,尽管他手握兵权,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哥哥曹丕是十分敬重的。关于这一点,从下面的记录里就可以看出:

  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曹彰平定了北方叛乱后,去见曹操复命,在经过邺城的时候,专门去见了哥哥曹丕。曹丕叮嘱他说:“你这次立了功劳,见到父亲的时候,不要说有自己,把功劳说成是大家的,多说说自己的问题,表现的低调谦虚一些,这样一来父亲就会更加高兴了。”曹彰按照曹丕的说法去做,曹操果然很高兴,他摸着曹彰的胡子说:“你果然长大了,父亲感到很欣慰了!”

  曹植:纵而不明。

  接下来说说曹植。严格来讲曹植和曹丕之争,也可以看成是他们背后支持的势力之间的角逐。他们都是卞夫人的儿子,本是亲兄弟,但为了权力却站在了对立面,为了世子之位要斗个你死我活。这是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所决定的,和曹丕、曹植个人的道德品行无关。

  曹植因为得到了曹操的认可,因此身边也聚集了一群自己的支持者,这些人围绕在曹植身边,为他献计献策,替他谋划夺取世子之位,这里面就有我们所熟知的主簿杨修。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三国志》

  当初曹操欣赏丁仪的才华,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但是这件事被曹丕阻止了。曹丕说:“丁仪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他眼睛有疾病,长相不好看,恐怕妹妹不会喜欢,还请父亲考量!”就这样本来的丁女婿变成了夏侯女婿,因此丁仪对曹丕怀恨在心,更加支持曹植夺取世子之位。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后汉书》

  至于杨修,也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弘农杨氏并不下于袁绍的“四世三公”,而是从杨震到杨彪,都担任太尉的职务。杨修凭借自己的聪慧和担任主簿在职务的便利,让他多次帮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量,但是这也给他自己带来了危机。杨修之死,标志着曹植彻底在曹操心中失去了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曹植自己,不是曹丕击败了曹植,而是曹植的性格害了他自己。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

  曹植身上的文人气太重,才情满满却难副其实,经常放纵自己的性情做事,对于饮酒也不加节制,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件事,让他辜负了曹操的期望,因此也渐渐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三国志》

  曹操是很看重规矩的,俗话说没有规律不成方圆,但曹植则无视这些,一次饮酒过量后,竟然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使用的禁道上纵横驰骋,令曹操痛心疾首,曹植的行事乖张,不把曹操制定的法令放在眼里,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服众?怎么能掌控权力?怎么能够号令三军呢?

  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三国志》

  曹操给了曹植最后一次机会,但是曹植又一次让曹操失望了。曹仁被关羽围困危在旦夕,曹操想派曹植去援救,通过战争的胜利去挽回自己的形象。但是曹植因为上次被斥责,整天饮酒纵欲,竟然烂醉如泥不能接受命令,曹操怒其不争,最终放弃了更换世子的念头。

  曹丕:狭而不危。

  那么曹丕这个人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他的特点就是没有突出的特点,他没有曹冲的聪慧机敏,也没有曹彰的勇冠三军,更没有曹植的无尽才情,但是他懂政治,善于伪装自己,御人有术,获得了多数人支持和拥戴。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三国志》

  曹操选择的继承人,必须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否则无法掌控朝局,从这一点让来说只有曹丕最合适。

  曹昂仁而不持,曹冲聪而不寿,曹彰勇而不智,曹植纵而不明,相比之下只有曹丕狭而不危。尽管心胸不够宽广,但是可以稳固基业,不至于令自己打下来的江山,面临倾覆的危险,于是曹丕就成了曹操唯一的选择。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