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朱棣恢复锦衣卫:种下了大明朝灭亡的一个祸根?

  说起明朝锦衣卫,即便是六百多后,仍感觉有些脊背发冷,怕得要命。一入诏狱深似海,想要出来难上难。且看看,清朝编写《明史》的官员们,是怎样评价的——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啥意思?说的是,这四个,都是大明朝如假包换可以申请专利的原创,古代,是没有滴……死在他们手里的人,数不胜数,悲惨至极,最主要的,它们是法外之法,规矩外的规矩。也就是说,他们不讲法,不讲规矩。不跟你讲理,你要讲理,跟那些可怕的刑具去讲。而且,被整到里面去的大臣们的命,掌握在武夫、太监之手,斯文扫地,实在是可叹啊!锦衣卫这机构,是朱元璋搞出来的。

  玩了几年之后,他觉得这东西,作为想成为美名传青史的明君,不该这么弄。虽然听命于自己,但实在是太难控制了,很容易误伤无辜。因而,将之废掉了——尽管,他杀功臣,牵连之广,用刑之严,后来的锦衣卫望尘莫及。不管如何,朱元璋是将之抛弃了,为何他的孙子朱棣在夺了皇位之后,又把这个吓人的怪物恢复了呢?这不是大不孝吗?我们可以从明世宗嘉靖皇帝詹事霍韬的一次进谏里,看出端倪来。

  他说,刑狱之事,本来三法司足以搞定,但锦衣卫横插一杠,从中渔利。以前汉光武刘秀帝崇尚名节,宋太祖赵匡胤不对大臣们动刑。因此,在他们的时代,忠义之士,争死效节。士大夫有罪被关到牢里,本来已是侮辱了。

  如果犯了大罪,撤他们的职,甚至杀了他们都没关系。但是,应该给他们留些面子,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使他们受辱。不要让那些小兵一拥而上,脱掉他们的官服,关到笼子里,这样很不好。会把他们的忠君节义之心,消磨殆尽。为何?因为早上还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呢,晚上就被关起来了。如此一来,谁还敢进谏言,说真话?如果最终证明他们没罪,又来上朝了,却有那些武夫指着他嘲笑,这家伙,别看他正一品,还被我甩过几个耳光呢;那家伙,别看皇上之前很亲近他,还是被我绑起来的呢!小人们无所顾忌了,君子就会如履薄冰。在朝当官没了尊严,那些豪杰之士,就宁愿占山为王也不来帮朝廷办事。有了变故,守土有责的官员,也是能逃就逃,几乎没有义薄云天的。因而,我建议,从今往后,东厂不能参与朝政,锦衣卫不能参与刑罚。大臣有罪,要贬要杀,也不要打屁股,别关到笼子里去。用这样的办法,来“养廉耻,振人心,励士节”。

  他讲了这么多,嘉靖皇帝可没听进去,还责怪他“出位妄言”。这些,不是你个詹事该管的。从这段话里,如何看出朱棣的心思呢?无非一个原因,就是通过锦衣卫的压力,使朝臣们战战兢兢,不敢妄说乱议。通过使他们受那些没多少文化的人的辱,把所谓的尊严藏好,一切以皇上的旨意为准——他不可能把所有对他不满的大臣,都像方孝孺那样杀了,否则,没人办事,但他能用这个办法,让这些人,好好管住自己的嘴。一代一代的潜移默化,成为人臣之习惯,保我大明江山万万年——对父亲的不孝,比起这个来,真算不得什么,这才是大孝嘛。

  然而,结果我们也知道,大明纵有近三百年,最终也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且,在崇祯皇帝最需要能人的时候,从地方的小武官到中央的大文臣,勾通投降李自成想在新朝谋个一官半职的,可比殉节的多多了。如果说,清朝人对锦衣卫以及东厂等的评价,算是马后炮,霍韬的进谏,则更像是种预言,“刚心壮气,销折殆尽……变故罕仗节之士也”,满朝文武,少廉耻,缺人心,无气节。皇帝让大臣们没有尊严,大臣们就会让皇帝没有尊严,你玩你的,你高兴就好,我们不陪你玩了,你做真正的孤家寡人吧,当然咯,崇祯皇帝,以自杀来保持了最后的尊严,这倒是霍韬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