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大清有七个人获得了三眼花翎,他们分别是谁?

  顶戴花翎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在很多的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清朝官员朝服罩身,花翎饰顶,官员在犯事后,常常受到摘去‘’顶戴花翎‘’的处罚,那么,‘’顶戴花翎‘’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顶戴花翎中的顶戴指的是官员戴的帽子,清朝的顶戴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斗笠一样的凉帽,上面有红缨顶珠,而另一种是暖帽,圆形的,帽子最高处也有顶珠,而花翎指的是帽子上插的那种孔雀的羽毛,花翎分很多种,有有眼花翎和无眼花翎,一般的官员帽子上插的都是无眼花翎,这种花翎叫作蓝翎,一般是给宫中六平以下的官员,以及在皇宫王府中的侍卫所佩戴的,也可以给那些有低级军工的官员佩戴。

  而花翎一般指的是有眼花翎,就是孔雀的羽毛上带有目晕,所谓的目晕,就是我们影视剧当中常常说到有一眼双眼和三眼之分,花翎在等级分明的官场上,是一种区分等级地位高低的标志,不是随便哪个官员都可以佩戴的,只有有功之臣或者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被皇上赏赐之后才有资格佩戴,有眼花翎,据清史稿记载,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的人,是皇室爵位中地位低于亲王,君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清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贵族,还有和硕额驸,可以佩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是在皇帝身边,出身于满洲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内大臣,前锋,护军统领或者参领。才有资格佩戴单眼花翎。

  整个清王朝只有七个人获得了三眼花翎,三眼花翎最早出现时期是乾隆时期,在乾隆60年的统治里,乾隆仅仅封赏了三个人,分别是威名显赫的大将傅恒,其次是福康安,和和珅的弟弟和琳,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姐姐是清高宗的皇后,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但是傅恒被赐三眼花翎并不是因为他外戚的身份,而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战功,乾隆19年,平叛准格尔叛乱。乾隆33年,屡败缅军。乾隆34年,率军突袭缅甸,初战告捷,乾隆封赏傅恒三眼花翎。

  而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深受皇帝乾隆的宠爱,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当中屡立奇功,28岁封太子太保,33岁又因战功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乾隆60年,福康安破格被封为贝子,在这一年被赐三眼花翎。

  和琳最值得称道的功绩是他在担任驻藏大臣期间,对西藏改革做出的贡献,也是因为被军功赏赐三眼花翎,不过在得到三眼花翎两个月之后,和琳便去世了,后续有此殊荣的则是长龄、禧恩、徐桐以及李鸿章四人。

  后来,随着清朝的败落,出现了捐例制度,花翎也在捐例之列。最开始捐例花翎需白银一万两,蓝翎也要5000两,而且还可以参照捐官之项进行折扣。这时的花翎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