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李自成如果和崇祯联手的话,他们能不能打败清军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和崇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644年4月25号,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主人崇祯皇帝朱由检,爬到后宫的煤山,在一棵歪脖树下上吊自尽;而李自成的起义军则席卷整个中国北方,崇祯上吊那天,李自成进入北京称帝。却在42天之后,被迫离开京城,开始一路逃亡,最终死在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

  而同时期,关外的后金却在吴三桂的帮助下进入中原,并很快控制局面,建立清朝,这是我们今天这个问题的历史背景。那么,有人会问了,当时李自成和崇祯如果停止内战,互相合作,是否能对付得了关外的后金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否定的。即使崇祯和李自成联手,也很难对付得了后金。那有朋友会说了,小编又胡扯,中原地大物博,人才济济。纵使明朝末期有很多的不利因素,但是如果崇祯和李自成真心合作,我不相信对付不了区区后金。

  这话没错,如果崇祯和李自成忠诚合作,那的确是可以排除万难,抗拒后金于山海关外。但是,他们即使讲和了,真能忠诚合作吗?我们下面就从崇祯和李自成两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看他们合作的可能行有多大。

  崇祯的性格缺陷

  之前,我有写过,崇祯的成长经历非常坎坷,他的父亲泰昌皇帝朱常洛,是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皇帝;而母亲刘氏,也在他三岁的时候就死了。崇祯在无父无母,又身处尔虞我诈的皇宫长大。所以,崇祯的性格是有缺陷的。

  那崇祯的性格缺陷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来说件事。什么事呢?杀陈新甲。话说明朝一直在和李自成和后金同时开战,崇祯是焦头烂额。这时,后金的皇太极有意和崇祯议和,崇祯也正有此意。

  但这议和不能皇帝自己干啊。所以,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就受崇祯之命秘密操作这件事。陈新甲呢,派出一个自己的亲信叫马绍愉的做联络员,专门负责和皇太极具体联系。

  这一来二去的谈条件,光是崇祯皇帝亲自写给皇太极的书信就有几十封。一天晚上,这个陈新甲处理公文的时候,已经很累了,就把议和的一封公文给落在桌子上了,他去睡觉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下面人清理屋子时,看到桌子上有一个文件。明朝当时有邸报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内部简报。可能陈新甲有这个习惯,他会把邸报的资料放在桌子上,让下面人拿出去发。这次呢,下面人也以为就是一份邸报,结果就拿出去发了。

  这一发出去不得了了,举朝哗然,怎么就偷偷跟后金议和呢?崇祯皇帝知道以后龙颜大怒,下令把陈新甲抓起来下了监狱。陈新甲解释了几句,也没敢太明的解释,就自己扛了。

  按说这事是崇祯让陈新甲干的,陈新甲已经替他扛了,他也该找个借口糊弄一下,想办法周旋一下嘛,那怕免职甚至下狱都可以。谁想到这崇祯皇帝竟然恼羞成怒,下令把陈新甲杀了。

  这种杀替罪羊的事,崇祯没少干。据史料记载,崇祯在位17年,称的上是撤官杀官无数,光二品以上的大臣,他就下令杀了二十多个,其他的官员更是动不动就撤,动不动杀。

  所以,到后来他身边已经没有人可用了。俗话说,兔死狐悲啊,你说他的这些人的下场,剩下那些没被撤没被杀的手下,他能不寒心。心一寒,谁还愿意给你卖命呢?

  所以,事实上崇祯后期,朝廷里的官员和崇祯早已离心离德了,没有人再愿意为崇祯卖命了。你说,这样的崇祯即便和李自成合作,他们能好好合作吗?崇祯连自己的大臣都管理不好,能管理好李自成的起义军吗?

  所以,大明朝灭国,其实就是因为崇祯的这种性格缺陷造成的。包括最后李自成即将包围北京城的时候,其实崇祯完全有机会南迁,跑到南京去。可就是因为崇祯和大臣们早已离心离德,没人愿意替他干了。所以,崇祯才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逃生机会。

  再说一个,其实崇祯在李自成包围北京城的时候,是有机会和李自成讲和的。1644年2月,李自成包围北京城的时候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送信给崇祯,说“皇上,我对皇位没兴趣。只要皇上把西北分给我,封我为西北王;再给我几百万两的军饷,我立马撤军回西安。”

  这是个好机会啊,要说几百万两军饷,对于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大明朝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当时中国的连连灾乱,国库里早干净的只有老鼠了。

  不过,没关系,大臣权贵们有钱啊。于是,崇祯就找大臣权贵们想办法。结果,还是没人愿意出这个钱。为什么?怕出事啊。这钱拿出来了,事情解决了。那事后呢?和反贼讲和,这责任谁担得起啊?要是崇祯再来个卸磨杀驴怎么办?这活崇祯可没少干。

  结果,所有的大臣和权贵都推说没钱。那真是没钱吗?当然不是,一个月之后,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干的第一件事,也是找同一批人要钱。每个人交多少钱,不给就打就杀。

  结果,您猜最后抢到多少钱?七千万!这还只是光白银,很多高官家的地窖里,那都藏着几十万上百万两的雪花银。说到底,如果不是崇祯对大臣们太过薄情,崇祯何至于落到上吊的地步。所以,当时的崇祯的队伍早就散了,就算和李自成合作。崇祯连自己的队伍都带不好,能带好那些农民组成的起义军吗?

  李自成的狭隘性

  再说李自成。李自成虽然最后一度成为皇帝。但就历史上对李自成的一些记载来看,李自成还是有他本身的狭隘性,很难成为真正的一代雄主。

  刚才我们说了,李自成包围北京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攻打北京,而是写信向崇祯求和。在当时李自成占据完全优势的情况下,李自成居然还发出了那封求和信,我相信那才是李自成当时真正的想法。

  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想过当皇帝,只想割据一方,当西北王。搞点钱,发点财就满足了。所以,李自成这种典型的小农意识一直制约着他的发展,甚至最后导致大顺政权的灭亡。

  再说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的表现。李自成刚进京的时候,还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大顺军进城之后,对民众要秋毫无犯。当时他说了句非常有名的话,“部队入城如果伤一个人,军令处置。”这在《平寇志》一书里,有详细的记载。

  应该说,如果这道命令能够落实下去,说不定中国的历史还真能改写。但事实上,起义军刚进城的前几天没问题,可是五六天之后就开始乱了,为什么呢?还是李自成的问题。刚才我们说了,李自成根本就没想过要进北京城,所以进城之后怎么管理军队,他更没想过。

  那就出问题了,首先就是军饷。李自成起义的时候,口号是“吃他粮,穿他粮,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是闯王得到百姓拥戴的根本原因。但问题是,不纳粮吃什么呢?

  刚才我们也说了,明朝的国库里只有老鼠在等着起义军。没粮食怎么办呢?抢呗。于是,前几天还纪律严明的起义军,很快就变成了土匪流寇。很快,他们在北京城里烧杀抢掠,是无恶不作,一时之间让人是深恶痛绝,起义军在北京很快就失去了人心。

  还有一件事也表现出了李自成的狭隘和局限性,什么事呢?刘宗敏抢陈圆圆。要知道,当时关外多尔衮率领的数万清军正虎视眈眈。李自成非常需要吴三桂守住山海关,在这种情况下他手下大将刘宗敏却对吴府进行了抢掠,甚至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这充分显示了李自成对手下的控制力度不够,我相信李自成对吴三桂的重要性是清楚的。史料记载,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和吴三桂有过沟通,给了吴三桂四万两军饷,并允诺吴三桂各种条件。这些都能证明李自成是非常重视吴三桂的。

  那刘宗敏为什么还会抢吴三桂的家,甚至还霸占陈圆圆?只有一个解释,李自成控制不了刘宗敏。事实上,起义军的队伍里一直有这个现象,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

  虽然李自成用各种办法暂时压制住起义军里的乱象,但还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么一来,起义没有成功之前还好,大家的目标一致对外,都要对付明朝。

  可是等到起义成功了,那怕只是刚刚成功。起义军内部的这种现象又开始抬头了,刘宗敏事件恰恰是这种乱象的代表案例。相信当时起义军内部这种现象还有很多,只不过史料没有记载罢了。

  而这种乱象在清军入关后最为严重。李自成组织军队去抗击清军的时候,李自成才猛然发现,起义军已经不受他控制。当时起义军乱到什么程度呢?他自己的侄子李过,还有刘宗敏都不服从命令了。

  所有人都抢了很多金银珠宝,都在想办法把金银珠宝寄回老家去。谁还惦着打仗?据说李自成东拼西凑,总算凑了十来万人跟他前去山海关。可是这些士兵身上不仅揣满了抢来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甚至随军前行的还有很多抢来的妇女,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这样的军队怎么打仗啊,所以李自成到了山海关,刚一露面,就被关宁铁和八旗铁骑的联合冲击下,溃不成军,李自成也开始逃亡。

  结论

  所以,无论是崇祯带领的大明王朝,还是李自成带领的大顺政权,其实都是一盘散沙。两股势力合作,也不过是凑起了一盘更大的散沙。人心不齐,干什么事能干成?

  再加上崇祯的正统王朝,和李自成的草台班子,还分属不同阶级。这些阶级之间还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他们真的合作,两者之间的矛盾,都能把崇祯和李自成的头磨亮了。以崇祯和李自成的性格和能力,他们能把这些阶级矛盾处理好吗?

  我不信!所以,我认为即使崇祯与李自成合作,他们也对付不了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