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政奉还到王政复古,倒幕派用了什么方法结束了百年的封建割据的
1867年11月,一贯顽固坚持大权独揽的幕府突然改变了态度,将军德川庆喜上奏天皇,请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第二天朝廷批准了这一请求,这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大政奉还”。从大政奉还到王政复古,倒幕派以政变的方式,结束了数百年的封建割据。这其中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赶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实际上,德川庆喜并非心甘情愿交出权力。倒幕派的发展壮大威胁着幕府的统治。1865年,幕府发动第二次征讨长州的战争。
然而这次征讨和第一次情况不同,萨摩藩已经和长州藩结盟,不仅拒绝出兵,而且反对这次战争,还得到许多藩的支持。幕府势单力孤,而长州藩的军队骁勇善战,幕府连吃败仗,不得不撤兵。与此同时,全国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和市民反对幕府的暴动,幕府统治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
倒幕派以长州的木户孝允和萨摩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为领袖,联合土佐等藩以及宫廷中的倒幕派,做出了武装倒幕的决定,萨摩藩的精兵在长州集结待命。
恰好保守的天皇去世,继任天皇睦仁年仅14岁。基于天皇的威望,倒幕派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力求通过支持倒幕派的公卿岩仓具视等人将天皇争取到自己一边。年轻的天皇没有自己可以依靠的势力,自然容易倾向于倒幕派,结果倒幕派得到了天皇“殄戮贼臣庆喜”的“讨幕密诏”。
德川庆喜察觉到倒幕派准备起兵倒幕的动向,为了让倒幕派失去举兵的理由,抢先一步,在倒幕派尚未行动之前,主动要求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后,德川庆喜只是形式上将政权归还给天皇,并没有辞去将军一职,这也就意味着幕府依然拥有全国的军事指挥权,并且占据的领地面积全国最大,而天皇和朝廷并没有政权运作的能力和体制,由此幕府寄希望继续掌握实权。
实际情况也正如德川庆喜所估计的那样,朝廷下令各藩主前来京都共商国策,可是只有几个藩主前来,其他绝大多数的藩主都按兵不动,以免得罪幕府。
如果再这样下去,幕府将继续掌管朝政。倒幕派认为只有彻底废除幕府,新政权才能顺利成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倒幕派在京都、大阪等重要地区集结重兵,仅在京都萨摩藩的精兵就有一万之众,摆出了和幕府决战的架势,防备幕府轻举妄动。
1868年1月,倒幕派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分头前往京都各处要地,接管了警卫工作,包围了皇宫。下午,年仅16岁的睦仁天皇召开有皇族、公卿、藩主等参加的御前会议,宣读由倒幕派大久保利通等草拟的“王政复古大号令”,实施政变,以恢复古代天皇亲政的名义,建立了新政府。
随后,朝廷连夜召开会议,做出了要求德川庆喜必须辞去将军职位和交出领地的决定。倒幕派计划一旦德川庆喜拒绝,便向天下宣布其为逆贼,以武力加以讨伐。在会议上,就如何处置幕府争论不休,倒幕派的核心人物西乡隆盛表示:“此时口舌争论无用,只有用刀剑!”以武力为后盾的倒幕派终于如愿以偿。
德川庆喜眼看自己在京都的兵力不足,只好表面上接受朝廷的决定,率兵退回到重镇大阪,集结兵力反扑,最后一败涂地。
1868年,天皇改年号为明治,后迁都东京,以示一新人心之意。明治新政府成立之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项重要措施是版籍奉还,规定各藩藩主将领地中的土地和人民即版和籍奉还给朝廷,将土地和人口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藩的控制力量。
另一项措施是废藩置县,将地方行政按照县进行区划,东京等个别大城市设府,废除了以往的藩,在全国设立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地方行政区的最高长官。
从大政奉还到王政复古,倒幕派以政变的方式,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至此,日本结束了数百年的封建割据,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向近代国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