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朱棣登基后颁布了哪些措施?为明朝灭亡埋下祸根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作为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深谋远虑,他为了巩固朱明的皇权,不断总结历史上那些王朝的兴衰成败的原因,制定了《皇明祖训》。朱元璋希望自己的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不过朱元璋不会想到,自己死后几年,儿子朱棣就公开违反了一项祖制!

  朱元璋对宦官是没有什么好感的,他曾对大臣说:“此曹(指宦官)止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他还说:“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恶者常千百。若用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为了防止宦官出现干政的情况,朱元璋又作出了几项规定。

  其一,不允许宦官读书认字,“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其二,降低宦官的级别,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廷”。其三,不允许各衙门与内官监有公文往来。朱元璋还不放心,在宫门铸造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如果明朝的皇帝都按照朱元璋祖制行事,那么估计也不会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了。但是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宦官专权,直接导致政治黑暗,朝廷陷入党争的局面,最终加速了明朝的衰亡。那么明朝宦官是怎么走上政治舞台的呢?这事得由朱棣负责!

  燕王朱棣在起兵“靖难”的过程中,得到了一批宦官的大力帮助。比如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在郑村坝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赐姓郑。再加上朱棣是夺取帝位的手段并不光彩,许多朝臣并不支持,朱棣对他也不放心,于是他开始借重宦官的力量。

  永乐元年,朱棣派遣宦官李兴携带圣旨出访暹罗,“此奉使外国之始也”。永乐三年,朱棣派郑和率两万人,下西洋诸国,“此将兵之始也”。永乐八年,朱棣命宦官王安“监都督谭青等军”,宦官马靖“巡视甘肃”,“此监军、巡视之始也”。

  永乐十八年,朱棣正是下诏设立特务机构东厂,“令内臣提督监控之”,宦官的权势开始进入司法方面。到了永乐末年,宦官开始替皇帝批红。甚至朱棣死后,也是宦官第一时间与大臣商议,决定秘不发丧的。可见在朱棣统治时期,宦官的权势已经深入政治、军事、外交、司法等诸多方面。

  朱棣重用宦官的行为,破坏了朱元璋制定的祖制,宦官开始登上明朝的政治舞台,逐渐演变成后来宦官专权的局面,也为明朝的覆灭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