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是谁?郑国修的“郑国渠”帮了秦国的大忙!

  郑国修“郑国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要问秦始皇统一天下、一扫六国的最大功臣是谁,可谓一言难尽。有人认为是秦朝相国吕不韦,吕不韦才干超群,胸怀韬略,把秦朝内政外交打理的井井有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也有人认为是秦国大将白起、王翦,他们指挥千军万马,纵横沙场,扫灭强敌,一手为秦朝打下江山。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准确。众所周知,一个国家能否崛起称雄,完全取决于它的综合国力,从古到今概莫能外。在古代历史上,历代王朝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粮食产量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响当当的硬指标。有了足够的粮食,国家才能养育众多的人口,组建庞大的军队,经受得起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

  白起、王翦再能打,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古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缺乏足够的粮草供应,再厉害的名将也只能徒叹奈何。诸葛亮号称千古人龙、一代智圣,一套八阵图独步天下罕逢敌手,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粮食接济不上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因此秦国要想称雄天下,扫灭六国,提高粮食产量,是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门槛。但秦王嬴政登基前后,秦国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关中平原号称沃野千里,但因为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一直严重制约粮食产量的提升,成为秦朝发展过程中的难以逾越的瓶颈。

  一个韩国工匠的出现,却意外地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韩国位于秦国东侧,正好处在秦国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上。如果秦军要一统天下,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韩国。韩国国君意识到这一点,如坐针毡,日夜担忧。

  这时,有一个大臣向韩国国君献上一条“疲秦计”。这条计策的核心内容是:派遣一个精通水利的工匠假意投奔秦国,让他鼓动秦王嬴政,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工程量越大越好,拖得时间越久越好,动员的民众越多越好,让秦国上下都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大工程中不能自拔,从而消耗秦国国力,使得秦国上下疲惫不堪,难以发动对外战争,韩国由此即可转危为安。

  韩国国君正在无法可想,闻听此计,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于是在韩国工匠中挑选了一位胆大心细、能言善辩之人,名叫郑国。郑国虽然知道这样做风险极大,但为了自己的祖国,他还是慨然接受使命,来到秦国,见到嬴政。

  郑国向嬴政规划了一副宏伟的水利工程蓝图:在关中平原腹地修筑一条长达三百多里的长渠“郑国渠”,把泾河、洛河等几大水系连为一体,成功之后可以灌溉农田4万多顷,从而使得秦国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实现飞跃性提升。当然,工程量和投入的人财物力、时间成本也是极为浩大的。

  秦王嬴政一听,正中下怀,毫不犹豫就答应了郑国的建议,“郑国渠”工程隆重上马,秦国前后历经十余年的巨大投入,终于使得这项史无前例的水利工程顺利竣工。郑国主持修建的这项工程,成为秦国腾飞的跳板,《史记》记载,“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明确把秦朝扫灭六国的成就归功于韩国工匠郑国。只可惜韩国国君目光短浅,想拖垮秦国反而适得其反,帮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