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揭秘明初女真三大部,“野人女真”是什么部族?

  女真人,这是古代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部族。在明朝初期,女真人主要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这其中建州女真大家知道,它就是后来建立了清朝的那支女真人,其实建州女真在辽金时代为完颜部(金朝核心统治部族)附庸五国部。元末明初,其中三个女真万户分别在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斡朵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带领下开始向东南迁移归附明朝,明朝后来设置了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于是被称“建州女真”。

  而海西女真主要分布于海西(今松花江东)到黑龙江,后发展为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四部。后来,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崛起的时候,开始征伐海西并将它们兼并。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大家可能也听说过,(慈禧便是该部人)。当年努尔哈赤崛起之前,叶赫是女真人内最强大的部族。不过,在古勒山之战,以叶赫为首的九部联军惨败于建州女真,从此开始衰落,并于1619年,被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兼并。

  但是这野人女真,大家可能也不就太了解了。那么,历史上的“野人女真”是个什么样的部族呢?

  首先,我们务必清楚一点: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并不是三个部族的名称,而是明朝根据当时各种女真部族生活的地域,以及它们和明朝关系的远近而人为定义的。这些渔猎民族分布地域广大且松散,所以这种定义肯定没那么精确。

  对了,顺带说一下明代女真人和金朝女真人的关系。我们这么理解就行,当年金朝女真人征服中原后建立了金朝,其核心统治部族随即南迁中原,并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到了明朝的时候,这些人早就和中原人没什么区别了,一般也被视为汉族。但是呢?有些部族还留在东北的白山黑水,后来,这些人就成了元明时期的女真人。

  在古代,塞北、东北地区分布的部族和中原不一样。中原自秦朝就实现了大一统,加之车同轨书同文,所以汉人早就在大一统皇权下形成了民族共同体。但是,塞外地区由于没有这种条件,所以那里分布着的都是单个单个的部族。古代这些民族崛起的时候,通常第一步不是南下劫掠,而是在一些民族领袖的领导下先实现自身内部的统一。比如,汉朝时匈奴之冒顿单于,辽朝契丹之耶律阿保机,金代女真人之完颜阿骨打,蒙古人之成吉思汗,而对于明代女真人,其代表则为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其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这个“大体”是什么意思?就是还有一部分女真人没被统一,这就是部分野人女真!野人女真到底分布在哪里呢?

  建州是明朝设定的地域;海西呢?“海西”,

  作为区域名,始于元代。元朝曾设置过“辽东海西提刑按察使”、“海西辽东鹰坊万户府”、“海西右丞”、“海西宣慰司”等机构或官职,但有关他们的辖地,史载不详。根据考证,大概就是松花江中游一带。

  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听名称就知道和海西女真是相邻的,但它们的分界是哪里呢?精确的分界线其实没有,不过据《龙飞御天歌》记载,

  当时朝鲜人把今依兰以西的一段松花江叫做海西江。故可以推断,此界限当在今依兰一带。

  注:龙飞御天歌,朝鲜王朝训民正音颁布后,第一首用谚文写作的诗歌,成书于1445年(朝鲜世宗27年)至1447年(世宗29年)。内容为记录朝鲜王朝的发展历史,因为朝鲜民族一直以来和女真人也是纠纷不断,所以也记录了一些女真人的历史。

  “盖女真三种,居海西,等处者为海西女真,居建州、毛怜等处者为建州女真,各卫所外,又有地面、有站、有寨,建官赐敦,一

  如三卫之制,其极东为野人女直,野人女直去中国(中原)远甚,朝贡不常”——《大明会典》

  在三大部族的女真人当中,野人女真和中原的关系是最为疏离的,它们生活的环境也最为恶劣,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也最差,对于明朝来说,可能看“建州女真”什么的就是野蛮人了,但是对于“建州女真”人来说,“野人女真”都算野蛮人。“野人”其实不是他们的自称,是明廷对于他们的称呼,元朝和明初,中原朝廷将东北地区生活的部族都泛称为“野人”(因为它们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嘛)。但是明朝中期之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和明廷已经有了羁縻关系,所以“野人女真”就用来称呼这两支女真之外的女真人。

  根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东海女真分为:渥集部、瓦尔喀部和库尔喀部。渥集部又称窝集部、兀狄哈。库尔喀部又称虎尔喀、胡儿胯、瑚里哈。

  由于野人女真活动范围太广,而且发展太落后,所以并未形成像建州、海西女真那样的联盟集团,甚至当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人的时候,也没想着要彻底兼并它们,但是努尔哈赤以及建州女真后继的领导人同样屡次攻伐他们,为了什么呢?为了掠夺人口!

  女真人和汉人不太一样,最初崛起的时候四处征伐,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掠夺土地。他们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后金南下劫掠的时候多次掳掠汉人,而往北打野人女真呢?虽然野人女真生活的苦寒之地他们不感兴趣(建州女真缺人,自己的地盘都没有足够的人力开发,更没空往北边开发这种苦寒之地),但这些彪悍的野人女真部族的战士,则是上好的兵员。这部分士兵,就是大家有时候会在清宫戏中听到的“披甲人”,这其实有点奴隶兵的性质!

  注:披甲人,清初时期投降满人或者是被俘虏的旧汉人和朝鲜人,以及其他东北各族统领部族的人。

  在努尔哈赤征战的初期,女真人有这么一个特点。即人口在汇集中迁徙、在迁徙中汇集,形成向建州(后金)

  内地的聚流。这是一个民族形成合力的必然步骤,但由于野人女真离得太远,所以自动迁徙过去不太可能,需要政府实行,努尔哈赤征抚野人女真的时候,多次将征服和俘虏的野人女真部族人带到自己的地盘,以充实人口,增加国力。

  这里挑一些有关史料记载:

  丁未年(1607年)五月,努尔哈赤遣兵征东海窝集部,“取黑十黑、敖莫和、所罗佛内黑三处,获人畜二千而回”。

  辛亥年(1611年)七月,“讨兀吉部内兀儿孤沉,木冷二卫,皆取之”

  通过这些征伐,后金政权获得了大量的野人女真部族的人力资源,国力得到了充实。(根据统计,努尔哈赤时代,至少有10万野人女真被招服,并迁徙到了建州中心地区)。当然,这也有负面影响,就是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流域的部族分布进一步薄弱,使得沙俄后来趁虚而入的时候遇到的阻力更小……)。

  那么,野人女真和现在的满族有关系吗?这么说吧,被征召过来的一些野人女真人,有的后来融入了建州女真集团中,成了日后满族共同体的一部分,但是,以当时的发展水平,建州女真也不可能彻底征服野人女真,因为野人女真分布实在是太广了,所以即使是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后,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这些地方,还是有野人女真部族残余,而这些部族就形成今天的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民族,有的甚至还和西伯利亚部族融合,成了俄国境内的尼夫赫人等族。

  比如大家在历史剧中听到清军精锐“索伦部”,便是这些野人女真部族的战士。索伦本是达斡尔人对鄂伦春人的称呼,意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温克人英勇善战,所以其周边部族同被称为索伦部。索伦部并非一个具体的民族,而是生活在东西伯利亚、外兴安岭、中国东北周边各通古斯系民族的统称。很多索伦人在清朝进入了满洲八旗而成为了满族,这些人属于比较特殊的“伊彻满洲”(清代满族两大部分之一的别称,又称新满洲。清代满族分为“佛满洲”与“伊彻满洲”两种。“佛”满语意为“旧”;“伊彻”意为“新”,指新编入八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