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作弊有什么后果?作弊的后果有多严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科举考试作弊的后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作为一个很久以前就建立了形态完备的国家,为了选拔人才以及维护自身的封建统治,当权者想出了许多办法。比如“海选海推”的举孝廉法,但这些选拔方式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会参杂着举荐者的个人成见和利益,难以公平公正,甚至成为了士族子弟加官进爵的专利。于是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方法发明了,这就是考试。因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
在公元605年,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对参选者进行考核,由此,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考试制度正式诞生。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6年,举行了最后一科进士考试,科举历时1300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没有权势的中国文人士子只能通过这一座独木桥,来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
虽然十年寒窗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凭借自身的刻苦学习跻身官场,这其中作弊者也大有人在。而其作弊手法在形式上大致于今天类同。从参加考试的过程来说,首先,不能做“高考移民”,也就是不能冒籍参加科考,违者考生和主考官都要受处分。
古代跟现在的高考一样,各个地区的考生水平、录取率都不一样,很多人就改换籍贯参加考试;一旦被发现,考生、主管官员都要被处罚。其次,宋代还实行互保连坐制,将同一地区的十个考生编为一保,鼓励大家相互监督,一旦某人考试出了问题,其他人都要受处分,都会被取消当年的考试资格。再次,进考场前实行严格的搜身,一旦发现夹带等,宋代是驱逐出场,并取消下一年的考试资格;明代则是杖责,严重的还会发配边疆充军。
最后,考试过程中,如果有作弊行为,比如换位子、丢纸、说话等,一旦被发现,按明代的规定,立即驱逐出场,严重的还要带上枷锁作为反面教材示众。考生考完之后就是阅卷,为了防止考官和考生串通,考卷会被糊去考生信息,内容会被重新誊录一遍,而且最后的殿试是由皇帝亲自把关。
一旦发现考官舞弊,轻微的也是打板子,严重的抄家、流放,甚至直接被砍头。总之呢,朝廷对科举作弊一向是严加防范的,处罚也是严厉的,毕竟考生以后都是国家要重用的人才,根子上不能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