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揭秘: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当初为何没能一统天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曰“宋”,史称“刘宋”。

  这位27岁从军,57岁当皇帝的一介平民,砍过柴、种过地、打过渔、卖过草鞋、做过混混、当过小兵,虽说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之后,然而,到了他这代刘家已经是家徒四壁、穷的都揭不开锅了。

  公元383年,结发妻子臧爱亲给刘裕生下第一个孩子刘兴弟,就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刘裕因为常年在外赌博欠了大地主刁逵一屁股债,刁逵多次向刘裕讨要赌债,刘裕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耍起了老赖,刁逵于是带着人冲进刘裕家中把他吊在村口的树上一顿皮鞭伺候。

  打那以后,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的刘裕不顾大龄青年的劣势,毅然投身北府军成了刘牢之手下的一名参将。

  从军不久的刘裕正巧赶上孙恩叛乱。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五斗米道的首领孙恩在会稽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贼兵聚众多达十余万,一时朝野震惊、人心惶惶。

  此时的参将刘裕奉命率领数十人前往侦查敌人,结果在半路上,刘裕的十几号人与一千多号孙恩的叛军遭遇,躲闪不及的刘裕充分发挥了狠人的猛劲儿,带领着手下的十几号人跟一千多号叛军持刀互砍。

  眼看着战友们被剁成了肉酱,自己也身受重伤被叛军击落山崖昏迷不醒,孙恩叛军以为刘裕已死,纷纷上前打算来个补刀割下刘裕的首级好向上峰邀功。

  谁知道猛人刘裕犹如史泰龙附体,一个鲤鱼打挺,长刀一划,顿时将自己眼前晃悠的小卒砍成了两段,《宋书》说他是“手奋长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经此一役,刘裕声名鹊起,作战威猛、善打前锋的名号不胫而走,东晋朝廷加封他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

  此后,刘裕再接再厉,再次以猛打猛冲优良作风和出色的作战计谋打得孙恩叛军丢盔弃甲、鬼哭狼嚎,孙恩也在他的打击之下,逼得只好投海自尽。

  庶族寒士出身的刘裕,凭借着平定孙恩之役的卓越表现开始跻身进门阀林立的东晋朝堂,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

  从此往后,东晋只要后院起火,都少不了刘裕这位“救火队员”的身影,刘裕也在破桓玄、灭南燕、败卢循、定荆州、征巴蜀、灭后秦等诸多战役中不断积累旷世军功,晋恭帝司马德文以刘裕延续了晋室二十年的国祚为由,将帝位禅让给了他。

  七百多年后,南宋词人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回忆起刘裕开挂的一生,于是填词赞叹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的人生也确如辛弃疾高度评价的那样令人血脉喷张、热血沸腾,他的横空出世就像一抹耀眼的流星划破了漆黑的苍穹,叫多少后世之人为之惊叹折服。

  从个人实力和能力来看,刘裕完全具备扫平四海、一统八荒的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是不是说刘裕就真的能够一统天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来分析下当时黄河流域的局势。

  黄河流域的广大北方地区,于公元382年被前秦天王苻坚统一后,整个西域也被纳入了前秦的版图,淝水之战前秦惨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再度从统一的前秦帝国分离出去,到公元394年,强盛一时的前秦帝国宣告灭亡,北方大地进入了纷扰割据的“十六国”时期。

  直到公元439年,强大起来的鲜卑北魏横扫群雄一统黄河流域,“十六国”军阀割据才告于终结,而刘裕登基是420年,也就是说刘裕登基早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19年。

  这就意味着分散割据的“十六国”,更有利于刘裕施展军事才华统一天下。

  客观来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虽然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与刘裕相比,无论是个人爆表的武力值还是军事素养,拓跋嗣显然不是刘裕的对手。

  从政治修明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拓跋嗣登基前,北魏内部发生了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拓跋绍杀其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拓跋嗣又发兵杀掉了弟弟拓跋绍,在残酷斗争的宫廷政变下,拓跋嗣经过几番角逐方才问鼎北魏皇帝的宝座。

  而相比之下,东晋义熙十年,权臣刘裕开展轰轰烈烈的“义熙改革”运动,使得南方广大地区出现“余粮息亩,夜不闭户”的安定社会环境和满血回升的经济态势,进一步奠定了南方强盛的综合国力。

  且,刘宋代东晋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严重的流血战争,政权的交接过度非常平稳,晋恭帝司马德文以一纸诏书将晋室皇位禅让给了刘裕,政权的和平过渡使得北方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引发的社会动荡。

  因此,综合地缘格局、帝国“掌舵人”、政治、经济等方面来考量,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倘若一统天下,拿下黄河流域的广大北方地区根本就不是问题,只不过刘裕在登基后的第二年,打算北伐统一中国时,由于突然病死未能成行,享年59岁的他只能抱憾离世。

  假如上天再给刘裕20年时间,北方大地必将纳入一统,中国历史也必然会提前150多年进入大一统时期,汉文明更会在150年前复兴,而相较之下,胡人文化对汉民族的影响远比后来的隋唐要小得多。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所谓“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命运是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国运更是不可能绕开冥冥之中的天意安排,唯有不问前程、砥砺前行,我们方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