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换子是真事儿吗,乾隆帝他的生母是谁?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究竟出生在什么地方,也许并不是十分重要,然而对于乾隆皇帝来说,这却非同寻常。因为他的出生地直接关系到他的生母是谁,而这又与乾隆帝的
身世密切关联。
•海宁陈阁老之子关于乾隆帝身世的问题,还有一个让人震惊的传说,即他是海宁陈阁老之子。浙江海宁,在清朝时属杭州府,是滨临海边的一个小县。海宁地方虽小,却因为在这里能观看到气势磅礴的海潮而闻名于世。相传,康熙年间,皇四子胤镇与朝中大臣、来自海宁的陈大倌,也称陈阁老,关系很好,两家往来密切。那一年恰好雍亲王的王妃钮祜禄氏和陈阁老的夫人分别生了个孩子,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不过,陈夫人遂愿生了个白胖小子,王妃却生下了个女儿。某日,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人王府看看。可是,当孩子送出来时,陈家的白胖小子竟变成了小丫头,陈家上下个个目瞪口呆。陈阁老知道是被掉了包,但素知雍亲王的手段,知道此事性命攸关,不敢前去理论,劝全家
忍气吞声算了。雍亲王之所以换陈家的孩子,是因他在争夺皇位中与诸兄弟势均力敌,但是当时自己只打一子,且懦弱无用’不为皇父所爱。因此他觉得自己在这一点上处了下风,妨必
耍弥补这一缺憾,这才有换子之举。
而那个被雍亲王掉包的胖小子,据说就是乾隆皇帝。这种说法不知产生于何时,但在民间流传相当广泛’并且故事越说越真。还传说雍正帝登基后,特别擢升陈氏宗族数
人,礼遇深厚,就与此有关。而乾隆帝当上皇帝后六下江南,竟有四次在陈阁老的私家园邸停驾暂住,目的就是到海宁探望亲生父母。
海宁民间更是盛传,陈家有乾隆帝亲笔题写的两块堂匾,一块是“爱日堂’,一块是“春晖堂”。“爱日”也好,“春晖”也罢,用的都是唐朝孟郊《游子吟》一诗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句子。乾隆帝若不是陈家之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恩吗?
还有一种说法,说当年雍正帝所生为女,雍正帝自己并不知道,是王妃为了提高自己在诸妃中的地位,而暗中调换的。
当时还有人写了一首诗说此事:“钜族盐官高渤海,异闻百代每传疑。冕旒汉制终难复,曾向安澜驻翠蕤。”诗中的高渤海指的是陈氏祖上原为渤海高氏,“冕疏”显然
指身为皇帝的乾隆帝。所谓的恢复汉制和“安澜驻翠蕤”,指的就是穿汉服和南巡住在海宁陈家的事。
对于所谓的雍正帝或王妃换出去的那个女儿,在江浙一带的传闻中也有“交待”。据传,这位皇家的金枝玉叶,长大后嫁给了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溥。蒋家专门为她建造
了一座楼,世称“公主楼”。
海宁换子的说法在民间产生于何时不得而知,不过,从有关资料来看,这种说法最早见诸于文字,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清代外史》一书。这本书中有一个醒目的标题就是
《弘历非满洲种》,文中说乾隆帝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
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个汉人。从标题就能看出,当时这一说法带有强烈的反满情绪对清朝皇帝的诋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随后,名噪一时的许晡天在所撰的《清宫十三朝演义》中,又对这种说法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乾隆帝原是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帝妻子用掉包计换了来,乾隆帝长大
后,从乳母嘴里得知隐情,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但这时陈阁老夫妇早巳去世,乾隆帝只能到墓前,用黄幔遮着,行了做儿子的大礼。许嘯天自然生动、形象
真切的描述,十分符合广大市民的胃口。随着《清宫十三朝演义》的风靡,这种说法愈加深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