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崖壁悬棺之谜,被两个盗墓贼道破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奇特的丧葬习俗,这些奇特的古代丧葬形式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然而,在龙虎山仙水岩的百米绝壁上,却有着大片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见过悬棺的人,第一感觉都是特别的神秘,而神秘之中的神秘,就是古代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怎么把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的。这个问题也是悬棺千古之谜的核心,大家提出了种种猜测,堆土法、涨水法、地质变迁和绞车

  。

  然而这些方法似乎都无法合理地解释这个谜中之谜。这个悬了几千年的悬棺悬谜究竟何时能揭开?

  悬棺

  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僰人悬棺在四川宜宾市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为特征。共保存有悬棺265具,是目前门内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

  10米~50米,最高者达100米。

  悬崖峭壁上的棺木

  从现存的岩棺来看,当时的生产技术是先进的。如果没有质地坚硬的工具,要想在如此坚硬险峻的山岩上凿成2米深的洞穴,是难以进行的。制作棺木的材料也非同一般。据文物工作者考察,制作悬棺的木材多是木质坚实、抗腐性很好的楠木。这种树木生长周期长,木质在诸树种中属上乘,用其制作的棺木,即使埋入地下也可上百年不腐。有关文物部门曾开启过两具悬棺,棺木均系楠木所制,每具至今仍重约500公斤,要4个工人才能抬起。

  1973年公安部门曾破获了一起盗取悬棺案。两名盗贼招认,他们一人先悬梯而下至洞穴,再设法在岩壁上开出一条栈道,随后即可盗棺而出了。

  这一方法启发了科学工作者,他们认为,古代少数民族应该是反其道而行,先寻觅一个可以安葬的洞穴,洞口前架设数十米长得栈道,棺木在峰顶制成,装殓死者后,吊坠而下至洞穴处,再由人推入洞穴。但这种方法只审核武夷山区那种可以攀附的悬崖。